-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黔西北白族孕产妇护理习俗的医学人类学解释.doc
黔西北白族孕产妇护理习俗的医学人类学解释
摘 要:黔西北白族历来重视生育后代,自然对孕产妇的护理形成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习俗。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详细描述了黔西北白族对孕产妇护理的传统习俗, 并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医学人类学 黔西北白族 孕产妇护理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白族民间传统医药文化调查研究”(12XMZ033);
黔西北位于贵州的西北部,境内居住有彝、苗、回、白等民族,白族人口位居当地少数民族第三位,主要居住在大方、织金、威宁、赫章、毕节、黔西、纳雍等县市。本文以大方县响水乡、理化乡、织金县三甲乡、纳雍县龙场镇、威宁县羊街镇四个白族人口密集、民族气息浓厚的地方为田野点,对这些地方白族的孕产妇护理习俗进行了细致、深入的调查,取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
一、黔西北白族孕产妇护理传统习俗
(一)孕产期习俗
在黔西北白族地区,怀孕的妇女是令人又爱又怕的,爱的是因为其孕育着家族的后代,为家庭开枝散叶,延续香火,是功臣;怕的是孕妇是特殊的群体,当地称之为“四眼人”,煞气重,容易冲撞别人。所以,对于孕产期妇女的护理,黔西北白族地区也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1.孕期习俗
怀孕期间,孕妇不宜多干重的体力活;饮食上少吃花椒、辣椒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尤其不能吃兔子肉,据说吃了兔子肉的孕妇生下的小孩容易得兔唇,适合多吃鹅蛋,对胎儿有益;孕妇不能摘果子、爬果树,否则果子会全部脱落;妻子怀孕期间,亲戚间若有人去世,丈夫不能帮忙抬棺木,否则生下的小孩容易得软骨病。传统上,孕妇不宜参加红、白喜事,否则会冲撞当事人家。孕期不能看“天狗吃月”现象,否则,剩下的小孩会男盗女娼。怀孕期间,如果有肚子痛、见红等症状,白族人就在家中给祖先点香以保佑一切安好,或到迷拉(民间专门帮人算命、解祸的半神职人员)处求来符章保佑大人和胎儿。
2.产期习俗
女性是在婆家进行分娩的,分娩时有些家庭是婆婆在旁边帮忙,有些家庭就请专门的接生人员帮忙,男性是绝对不进产房的,就连产妇的丈夫也不例外。
小孩子出生后脐带一般是产妇自己或婆婆帮忙剪掉,剪脐带的工具穷人家就用破碗、斧头等利器割断,一些比较讲究的家庭就用烧过的剪刀剪断,更有一些是直接用牙齿咬断的,剪脐带时一般留三寸长,把脐带弄断以后,剩下的三寸脐带打个结,放点棉花在脐带口处然后用布条缠起来,布条一般要经过火加热去菌。婴儿出生时的胎盘白族人认为是不能被别人踩到的,如果踩到了就会对小孩子不利,所以有些家庭就把胎盘埋到树根下,有些则在产妇的床底挖个洞把胎盘埋到地下。
遇到难产时白族认为是家里面的某样东西,如酒坛子、衣柜门等关太紧或盖太紧了,导致产妇难分娩,只要把酒坛子、衣柜门打开,拿孕妇的鞋子在其背上从上到下慢慢地往下赶,只要赶几遍,孕妇便可顺利生下小孩了。
(二)产后护理习俗
1.日常护理习俗
孕妇分娩当天要把砂糖(红糖)和糯米酒混在一起蒸给产妇吃,产妇第一顿饭吃糯米稀饭。产妇坐月子期间主要吃母鸡和鸡蛋,要少吃花椒、辣椒,生盐要炒熟后才能吃。产妇坐月子期间不能出门吹风,不能碰冷水。产妇睡觉要用枯草垫在床上,认为孕妇分娩后的“恶露”特别脏,枯草可以防止“恶露”染到床上,平时产妇就缝一个口袋,里面装满木灰来处理“恶露”,当口袋渗透时就把木灰倒掉,洗干净口袋留着继续用。
2.“洗三”
“洗三”就是产妇分娩第三天后开始第一次洗澡。“洗三”之前要杀“三朝鸡”供“送生婆婆”“送生公公”,白族人认为,妇女怀孕生子“送生婆婆”“送生公公”功劳最大,有他们的保佑,小孩子才能顺利诞生。 “洗三”的水用三角枫、金银花、牵牛花(当地称牛角花)和益母草等草药熬制,据说用这种水洗澡可预防风湿等病,产妇儿如果上火也可以用这种草药水去火。
二、黔西北白族孕产妇护理传统习俗的医学人类学解读
医学人类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英美等国逐渐形成的一门人类学的分支学科。它将生物医学和人类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医疗保健行为。正如广州中医药大学邱鸿钟教授在《医学与人类文化》一书中提到的:“医学决不只是一门单纯的在病房和实验室谈论的学问,而更基本的是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大众民俗生活中实现人的第一需要(健康生存)的生存技术。” 所以,医学人类学可以简单地分为生物医学和文化医学两个分支。
黔西北白族孕产妇护理习俗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神药两解”,所谓“神解”属于文化医学的内容,“药解”则是生物医学的范畴,下面从生物医学和文化医学的角度对黔西北白族孕产妇护理的传统习俗进行分析。
(一)生物医学分析
生物医学人类学指运用遗传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等生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