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究.doc
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究 摘要 对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的药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加收米1 500 mL/hm2、40%丰派1 500 mL/hm2、75%拿敌稳225 g/hm2、75%稻艳450 g/hm2 2次用药对水稻穗颈瘟的预防效果较好,并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最终对水稻穗颈瘟防效分别为91.49%、83.51%、77.06%、69.07%,建议今后在生产上重点推广。 关键词 水稻穗颈瘟;预防效果;安全性;2%加收米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90-01 水稻穗颈瘟是池州市贵池区水稻生产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梅街镇地处山区,是稻瘟病老病区,加上昼夜温差大,雾露重,在感病品种上极易重发,轻则减产10%,重则绝收[1-2]。水稻穗颈瘟应以预防为主,目前市场上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较多,防效不一,为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的高效低毒农药,特从当地农资市场购买5种预防稻瘟病销量较大的药剂,在单季上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为以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姚街村二队某单季晚稻田中进行,试验田为连片单季晚稻种植区,田面平整,排灌便利。土壤质地为黏壤土,pH值6.6,有机质含量1.9 g/kg,水肥条件较好,全程烤田较好,水稻通风透光。试验水稻于6月24日移栽,试验田前茬为冬闲田,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加收米(2%春雷霉素,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市售)、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市售)、稻艳(75%三环唑,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市售)、丰派(40%稻瘟灵,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生产,市售)、使百克(25%咪鲜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公司生产,市售)。供试水稻品种:太湖糯。 1.3 防治对象 水稻穗颈瘟。 1.4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所用药剂不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加收米1 500 mL/hm2(A)、75%拿敌稳225 g/hm2(B)、75%稻艳450 g/hm2(C)、40%丰派1 500 mL/hm2(D)、25%使百克1 500 mL/hm2(E),以清水作对照(CK)。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 m2。 1.5 施药方法 采用台州市路桥绿艺塑业公司生产的3WB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水450 kg/hm2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工作压力为0.2~0.4 MPa,施药均由1人操作完成。此次预防穗颈瘟病害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9月5日上午,此时水稻倒1叶与倒2叶叶枕相平齐,水稻正处破口前12 d左右;第2次施药时间在第1次施药后7 d,即9月12日下午,此时水稻正处破口前5~6 d,施药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 1.6 调查方法 共调查5次,每次施药后4、7 d观察有无药害现象,第2次施药后24 d(水稻处灌浆至乳熟期,穗颈瘟病情已基本趋于稳定),采取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50株稻穗,共调查250株稻穗,以穗为单位,统计病穗数和严重度,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水稻穗颈瘟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3-4]。 1.7 防治非靶标生物情况 从移栽后到收获共施药4次防治非靶标生物,第1次施药在7月21日,使用5%甲维?毒死蜱1 500 mL/hm2、50%啶虫脒180 g/hm2、16%井?酮?三环1 875 g/hm2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苞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第2次施药在8月17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225 mL/hm2、25%吡蚜酮360 g/hm2、40%稻瘟磷1 500 mL/hm2、30%苯甲?丙环唑450 mL/hm2混配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等多种病虫害;第3次施药在9月5日,各处理小区在添加按试验方案要求的杀菌剂外均另添加了10%阿维?氟酰胺450 mL/hm2、25%吡蚜酮360 g/hm2以兼治二化螟、稻飞虱等虫害;第4次施药在9月12日,各处理小区在添加按试验方案要求的杀菌剂外均另添加了80%吡蚜?烯啶虫胺90 g/hm2以兼治稻飞虱。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2次施药后4、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基本一致,未见明显的药害。 2.2 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 2次用药后,对穗颈瘟的平均预防效果为91.49%,防效最高;其次为处理D,对水稻穗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