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要让学生成为可怜的“多余人”!.doc
不要让学生成为可怜的“多余人”!
摘 要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堂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而现在的很多课堂,教师教的时间往往大大超出学生自己学的时间,“学生”部分的参与少得可怜,几乎成了课堂的“多余人”。本文就以河津实验三中杨老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视频――《乡愁》实录为例,从学生意识、学科意识和技能意识三维度针对其教学做一个简单的评析。
关键词 学生意识 学科意识 技能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 not Make Students Become Poor Superfluous Man!
――R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Video Homesickness
LV Cuic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Abstract The class time should be the students time. An eligible class should take students as the main part. However, teachers teaching time is, very often, much more than students learning time at present. Students do not participate in class much. Moreover, they almost have become superfluous men in the class. This article wants to from three dimensions of student consciousness,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skill consciousness, taking Teacher Yangs teaching video -- Homesickness as an example to do a single comment.
Key words students consciousness; subject consciousness; skill consciousness
看了河津实验三中杨老师的初中语文教学视频――《乡愁》实录,不禁觉得心情有些沉重。这是一堂以“模拟上课”形式来演绎的公开课,相比于“有学生”的课堂,“模拟上课”无疑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饶是如此,才更能彰显教师的学生、学科意识以及师范技能功底。
1 学生意识
什么是学生意识?学生意识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自觉关注。这堂课,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学生意识。前面也有说到或许是受了“模拟上课”的限制,但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论有无学生,都应做到“有学生”、“无学生”一个样。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不应以牺牲学生为代价来“成就”自己的口才。
首先,从教学程序上来说,老师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做到“先生后师”。杨老师虽然有叫学生先自读,但着重强调的是“了解一下诗的内容”。学生在不熟悉内容的情况下恐怕很难感受和体会到诗的语言美,更别说加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说“下面听老师范读”就难免有“先师后生”的嫌疑了。再则,一个环节加以两项任务,难免让学生有“应接不暇”之感。之后,杨老师让学生再次自行朗读。本来是很好的一个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更深入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可以再细细地去品味,只是老师又加了一句“组长领着,来试着读一下。”这样一来,就由原来的将学生“捆绑”在自己身上改为“捆绑”在“组长”身上了,并没有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另外可以注意到的是,老师在一开始并没有划分小组,也没有规定小组长,如此一来,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就会造成分组不明的混乱。
其次,从教学对象上看,因为这是一堂没有学生的课堂,所以老师很难与“学生”做到良好的互动交流。杨老师虽强调说:“我们的课堂,我们来主宰。”但纵观整堂课,学生显然并没有获得课堂的“主宰权”,而是一直被老师“捆绑”着、压抑着。可以注意到,这堂课老师提问学生、叫学生起来回答的次数少之又少,在个位数左右。
2 学科意识
现今语文课越来越存在“泛语文”甚至是“非语文”化的倾向,归其一点,就是学科意识不够强。
在正确把握语文的学科性质和准确选择教学内容方面,现如今的很多老师都是有所欠缺的。一开始的课程导入,杨老师采用的是音乐导入法――采用了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她说:“音乐,可以叩开人的情感大门。今天,在我们的讲课之前,首先,听一首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