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感动中国”材料感动读者.doc
用“感动中国”材料感动读者
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揭晓,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社会大众,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引起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些“感动中国”的材料,无疑是我们作文中最鲜活、最有时代特征的材料。
但可惜的是,如同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等文化名人被写滥了一样,感动中国人物已经被众多考生写得俗不可耐,而成为考场作文的“重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高考作文,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不约而同地提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选材撞车、情感雷同,让阅卷老师观之生厌。
“感动中国”素材的运用,主要有以下误区:
一是把“感动中国”素材当作万能的作文材料,手头准备了两三个“感动中国人物”素材,就拿来应付任何话题的作文。比如写“伸出我的手”用到“最美妈妈”吴菊萍和用脚弹钢琴的刘伟,写“微光”还是这两个人,写“忧与爱”仍然是这两人!全然不考虑材料是否适用其主题,只是简单地把人物经历复述一遍,见不到人物突出的精神,看不到人物身上的亮点,更看不见材料的使用角度。
二是将“感动中国”素材随意肢解,弄得面目全非。许多考生对“感动中国”的基本事实模糊不清,或者只是一知半解,写作时往往张冠李戴,或者出现内容虚假的情况。比如将朱光亚跟吴孟超搞混,把刘金国当成杨善洲,至于草根慈善家阿里木会投资办厂的细节差错更让人啼笑皆非。
三是把“感动中国”的“颁奖辞”当成“万金油”,照搬硬套,而不知道变通。“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确实蕴含深情,言简意深,富有文采,如果恰到好处地摘取其中精华,确实能收到激活全篇的效果。但不分场合地全文引用,就显得机械僵硬了。比如有位同学运用杨善洲的事例来证明“无私奉献也快乐”的观点,本应该概括其奉献的事迹,却大段搬出了“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的颁奖词,一则语体风格不合,二则与观点方向不一致。
感动中国十一载,至今已觉不新鲜。如何将家喻户晓的感动中国人物素材翻出新意,做到有启发性、有观点性、有情感性呢?可以有以下几个角度。
一、从陌生化的角度,别出心裁,妙用“感动中国”素材
古人云:“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偏不下手者”。比如“最美教师”张丽莉,以她日常的一言一行,以危险来临时的坚决举动,证明她身为一名教师“最美”的一面,她在生死瞬间给我们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告诉我们师德从来都是高尚无私的,这世间的美好和善良从未走远。这样的素材,一般人都从“师德大爱”、“理想追求”、“美好善良”等角度来写作,但下面的作文却避开了这些角度,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
“80后”青年女教师张丽莉,在意外地成为“最美女教师”之前,已经在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执教5年多,一直都没有正式教师编制,也没有医保,每月薪水仅有1000元。
在危急关头选择“冲上去”,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日常忠于教师岗位、对学生富有大爱之心的必然反应。每月1000元的工资,还要按月资助一名困难学生100元,一帮就是3年。工作5年中,张丽莉只请了两次假,各种教学比赛都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级名次遥遥领先,她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教师新秀”、“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可是,这样的一名优秀教师,却无编制、没医保,每月薪水1000元,“最美女教师”的背后,有着极不美丽的现实。
,
文章从“最美女教师”没有编制的临时工身份的角度,从她的付出与收获的反差,从“最美”的称号与“极不美丽的现实”的对比的角度,避俗求新,写出了独特的感受,见解不凡,令人耳目一新。
二、从巧妙切入的角度,独辟蹊径,巧用“感动中国”素材
在熟悉素材的基础上,从素材本身寻找切入口。每个感动中国人物,都涉及不同的人物,不同人物身上有不同的突破口。比如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何珥,她的父亲帮助她完成了遗愿,运用何?这个素材时,如果从她父亲这个角度切入,更容易出新。请看:
最美女孩何?,向我们生动地诠释了“生命有限、精神无限”的人生真谛,女儿的大爱也深深打动了她的父亲。为了给小何?治病,何?父母欠下了10万元的债务。但为了完成女儿的遗愿,父亲何先航拒绝了器官捐献的补贴,谢绝了各方捐助,婉拒了何明器官救助的患者索朗旺青亲属再三送上的酬谢,他以最美的方式,实现女儿的“最关愿望”。今年2月初,何先航得知一名女孩患上了尿毒症,女孩和她的家人正为高额治疗费发愁时,何先航辗转联系上他们,拿出1500元汇了过去,却只留下了“桂林何先生”的称谓。何?的事迹传开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器官捐赠,甚至有更多的人有了捐献意识,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