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扁形动物门 吸虫纲 肝片吸虫(羊肝蛭) 1379年在羊肝中发现,1960年在人体内发现。是世界性牛、羊主要寄生虫 ,是世界上最大的寄生虫之一,长20—40毫米,宽5—13毫米。 危害:肝组织破坏,引起肝炎、肝硬化、胆管堵塞;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溶解红细胞,引起贫血、消瘦、浮肿、中毒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猪带绦虫 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在我国非常普遍。成虫长2-8米,有700—1000 个节片 危害:成虫寿命最长达25年以上,每天新增10余节片,同时脱落0余片,每片含卵3—8万粒。引起人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力、头痛;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部,引起循环、呼吸紊乱,呕吐、昏迷等;寄生在眼部影响视力至失明。 牛带绦虫 虫体长4—12米,可有1000—2000个节片,头节有4个吸盘,无顶突和沟 中间寄主是牛。其生活史和致病症状与猪带绦虫相似 寄生虫与寄主的关系及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寄生虫以寄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半消化食物等为营养,因此会夺去寄主大量营养,以致对寄主产生严重的影响。 化学性作用:分泌物和排泄物,或虫体死亡和解体时放出大量异性蛋白,被寄主吸收后,可使机体产生各种反应,刺激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发热、荨麻疹、哮喘,时还会引起血相的改变;血中嗜酸性颗粒白细胞增多,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毒性作用。 机械性作用:寄生虫附着在组织上或寄生于组织内,常可压迫组织和破坏组织,或阻塞腔道。 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吸盘、钩等附着器官的附着,使细菌容易侵入,引起组织或器官溃疡、糜烂、感染,而产生炎症。 二、寄主对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性 人体对寄生虫具有防御机能,先天免疫(天然免疫)对于非人体固有的寄生虫表现特别明显。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一般表现为带虫免疫,即当虫体存在时,寄主对该虫保持有一定的免疫作用。虫体减少或消失时,免疫力则逐渐下降,甚至完全不具免疫力。 三、防治原则 总的原则是,切断寄生虫生活史的各主要环节。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或处理保虫寄主。 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3.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如服药预防、涂防护剂等),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寄生虫更换寄主的生物学意义 有的寄生蠕虫发育过程中不需要更换奇主,其开始发育阶段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如单殖吸虫。有些蠕虫需要更换寄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如复殖吸虫。因此,寄生虫普遍存在着更换寄生的现象。 更换寄主一方面是和寄主的进化有关,最早的寄主应该是在系统发展中出现较早的类群,如软体动物,后来这些寄生虫的生活史推广到较后出现的脊椎动物体内去,这样较早的寄主便成为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后来的寄主便成为终未寄主。 更换寄生的另一种意义是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方式的一种适应。因为寄生虫对其寄主来说总是有害的,若是寄生虫在寄主体内繁殖过多,就有可能使寄主迅速地死亡,寄主的死亡对寄生虫也是不利的,因为它会跟着寄主一起死亡,如果以更换寄主方式,由一个寄主过渡到另一个寄主,如由终未寄主过渡到中间寄主,再由中间寄主过渡到另一个终未寄主,使繁殖出来的后代能够分布到更多的寄主体内去。这样可以减轻对每个寄主的危害程度,同时也使寄生虫本身有更多的机会生存,但是在寄生虫更换寄主的时候会遭受到大量的死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繁殖率大的、能产生大量的虫卵或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的种类就能生存下来。 这种更换奇主及高繁殖率的现象对寄生虫的寄生生活来讲。是一种很重要的适应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身体区别出了前、后端与背、腹面。身体的前端集中了神经与感官,形成了明显或不明显的头部。相对的一端为后端。动物的运动方式出现了爬行运动。用于爬行的一面是身体的腹面,口也出现在腹面,而相对的一面为背面,背面用于身体的保护。这种体制提高了动物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使身体更迅速而有效地趋向有利,逃避不利的局部环境。 * * 1、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①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②中胚层(mesoderm)的形成 ③皮肤肌肉囊(dermo-muscular sac) 由于中胚层的形成而产生了复杂的肌肉构造,如环肌(circular muscle)﹑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斜肌(diagonal muscle)。与外胚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