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东县白盆珠上鉴陂灌区干渠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docVIP

惠东县白盆珠上鉴陂灌区干渠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惠东县白盆珠上鉴陂灌区干渠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doc

惠东县白盆珠上鉴陂灌区干渠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摘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分析,并设计合理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   关键词:惠东县 灌区干渠 改造 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流失防治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31-01   惠东县白盆珠上鉴陂灌区干渠改造工程位于惠东县境内,左右灌渠分别沿西枝江两侧呈东西走向,西起惠州市惠东县多祝镇上鉴陂,终点至惠州市惠东县平山镇。现状干渠经过多年运行,工程年久失修,干渠破损严重,常年无水。现状灌区实际灌溉面积仅4.50万亩左右,有1万多亩农田灌溉用水无法得到保障。   1、基本情况   1.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工程区域地形地貌为侵蚀~剥蚀地貌、河流沉积~冲积地貌、人工地貌。项目所在地涉及的西枝江属珠江水系东江第二支流。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2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900mm。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甸土、赤红壤。植被为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2010年惠东县实现生产总值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GDP29018元,增长14.1%。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农业经济稳步发展,马铃薯、甜玉米等特色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亿元,增长6.2%。工业经济效益提高,民营工业进一步发展,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18.2%。旅游、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7亿元,增长15.1%。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任务。   1.2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设性质为改扩建建设类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上鉴陂干渠和渠系建筑物改造,其中上鉴陂左干渠全长38.95km,引水流量为4.83m3/s,上鉴陂右干渠全长28.24km,引水流量为2.96m3/s。上鉴陂干渠设计灌溉面积6.06万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中的有关规定,本灌区为中型灌区,灌区工程等级为Ⅲ等,永久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临时性建筑物防洪标准为5年一遇。   工程计划施工工期为16个月,总投资估算12348.54万元。   2、防治分区   本工程防治分区为以下:主体工程区、施工营造区、施工道路区、临时堆土区和弃渣场区。   3、水土流失预测   3.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工程建设期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面积115.63hm2。工程建设破坏植被面积27.37hm2。   3.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27.37hm2。   3.3 弃渣量   工程建设产生弃土总量为44.43万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   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6660.17t,新增水土流失量6130.97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 分区治理原则;⑵ 互补性原则;⑶ “五定”原则;⑷ 效益优先原则;⑸ 绿化美化原则。   4.2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2.1主体工程区   临时措施:渠道两侧填筑段有部分区域紧邻耕地、果园等敏感区域,为防止填筑边坡坡面土方在雨水冲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对耕地、果园等区域产生影响,施工前先沿征地红线设置编织土袋挡墙拦挡。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排水沟,作为本区的一个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对泥沙水进行沉淀,避免黄泥水直接流出项目区。   渠道施工期间,为防止渠道内裸露地表在雨水冲刷下造成的水土流失直接流进下游耕地与河道内,需要在河道底部每隔1km设置一座临时沉沙池,对渠道内黄泥水进行沉淀。   设置临时排水沟2365m,临时沉沙池85座,土袋挡墙2365m。   4.2.2施工营造区   工程共布设11个施工营造区,占地1.70hm2,占地类型为草地。   工程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本区需进行土地整治与植被恢复,土地整治面积为1.70hm2。   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后,本区需要进行撒播草籽植被恢复,草籽选用狗牙根与百喜草, 撒草籽绿化面积为1.70hm2。   临时措施:施工期间,沿施工营造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作为本区施工期间的一个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沟出口处设置临时沉沙池,对泥沙水进行沉淀,避免黄泥水直接流出项目区。   设置临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