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 负隅顽抗,活路一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曹文轩 负隅顽抗,活路一条.doc

曹文轩 负隅顽抗,活路一条   他将美与善放在最高位置上,极度反感现代主义作品几近变态地表现大便、肮脏、恶心、绝望――如果世界这么糟糕,为什么连文学都不可让人得到净化与慰藉 曹文轩   生于1954年,儿童文学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4月4日,在意大利获得有“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   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后,曹文轩重复最多的名字,叫“杨暖气”。   杨暖气何许人也?顾名思义,姓杨,暖气工也。      曹文轩并不知道他的真名是什么。在来自世界各地的祝贺短信里,一条来自杨暖气的短信也赫然夹在其中。内容并无特别,无非祝贺,但曹文轩心下一乐:“我本来没觉得这是个多了不起的奖。但4小时后,我收到给我家修暖气的工人的短信,说曹老师祝贺您――他姓杨,所以那条短信就显示:来自杨暖气――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哦,这可能还真是个还不错的奖。”   无论什么场合,每次说到“杨暖气”,听众必欣然大笑。   早在回国的飞机上,他就构思好了这个细节。出版社领导、媒体等在机场,他得准备发言。虽然已在北大讲坛上站了近四十年,即兴发挥依然不是他的强项,就算是上课,他也总拿着满是笔迹却不显凌乱的讲稿,半讲半念,保证思路跑在正确的轨道上。他自己管这叫“老老实实地备课、一个一个字毫不含糊地全都写在纸上”。   但他终归是个作家,把生活变成故事,是他的看家本领。这次,他从经历里取出一颗“杨暖气”,写在随身笔记本里。那小本的纸页边缘泛金,让人乍看以为是本《圣经》。 走不出的田野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里,曹文轩恐怕是最不买孩子账的一个。   讨好孩子的作品太多,久了,未免给儿童文学落下了“幼稚”的话柄,让大众误以为只要简单易读、道理浅显,便是儿童文学。   可曹文轩固执地不肯放低姿态。如果说以杨红樱为代表的儿童文学作家们,是蹲下来与孩子平视,要和孩子做最知心的朋友,曹文轩就是那个站着的精神偶像――他要让孩子踮踮脚才够得着,甚至踮脚也不行,只能远远仰望。以至于,他的许多读者其实是成人:《草房子》从1997年出版以来,加印了三百余次,其中至少有100次是为成人读者加印的。   他也不假装,从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地昭告天下,声明自己不太是一个自觉为儿童创作的作家,只是采用儿童视角写作。这句话,哪怕是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他亦未曾改口过。他是带着纯文学的野心在书写的,写起来便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根本管不上儿童不儿童。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回自然。1997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人家问,去哪?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海拉尔?”对方看看当天有票航班,随便扔出一个地名。   “行。”海拉尔?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就这样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那以后,他又自驾去过张北一带的草原许多次,俨然把它当成了第二故乡。   北方大草原,并不是他熟悉的风景。他生长在江苏盐城,那是一个江南水乡,水的干净细腻融进了他骨子里,以至于读他任何一部早期作品,你仿佛都能触到水乡潮湿的、氤氲的雾气。可他也自认,他的短处也在这水,“缺少足够的冷峻与悲壮气质”。陌生的北方大草原,成就了他的自我更新――第一次,他写出了以北方草原为背景的《火印》。   场景在变,基因却没变。那些意境的背后,每每藏着曹文轩自己。他不讳言,说《草房子》很大程度上是他的自传,主人公桑桑就是年少的他。从调皮捣蛋,到情窦初开,到直面苦难甚至死亡,总有一个时刻,落寞会降临到那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身上,于是在天地旷野间,朦胧地察觉一丝生命的寂寥本质。   他曾回忆自己儿时独自在田野上的玩耍,与作品里的孤独经验如出一辙:本是一派捣乱与热闹,但是,“忽地就有孤独攻上心头,于是我慌张四顾,那时田野空大无边,自己成了蚂蚁大小,而田野还在一个劲儿地长着,不断地往四下里铺展……”   这许多年,他走不出那片田野。   于是他只好不停地写,一遍遍在不同的作品里重复弹奏着相同的和弦:诗意,苦难,坚韧,悲悯,孤独,敏感,干净,疏离…… 美之执念   这重复,形成了曹文轩儿童文学“纯美”的标签,但偶尔也让人诟病。北大老师邵燕君是曹文轩带的第一个硕士,也是曹门中惟一一个得以留校任教的学生,她用“多年固执的美学坚持”来形容恩师。   “固执?”我重复她的用词。   “对,是挺固执的。但当年他如果不这么固执的话,他也不会这么独特和强大。在整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里,曹老师其实是不吃香的,他坚持古典美,但现代主义的主潮却是强调深刻、批判、夸张、揭示。所以,曹老师很难被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