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1 沁园春·长沙(讲)-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1)(解析版)
【学习要点】
1.探究诗歌的内容。[来源:学科网ZXXK]
2.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内容。
【探究活动】[来源:Z,xx,k.Com]
词的上阕写了什么?下阕写了什么?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师释疑】
这道题的探究对象是诗歌的内容,注意上片写景和下片叙事之间的关系,注意“词”上下片之间的过渡。
【讨论明确】
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课堂提升】
阅读下列的元曲,然后回答后面题目。
[双调]水仙子 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里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处飐,爱杀江南。
(1)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5分)
(2)请赏析此小令在写景上的表现手法。(6分)[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
(1)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1分)作者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描绘江南水乡天然美景,表现了景色的明丽隽美,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2分)最后一句“爱杀江南”则直抒胸臆,由客观观察转到主观感受,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
(2)①远近结合,开笔瞭望大江远山,逐渐由远入近写到两岸人家,池塘芰荷,沙洲水禽;(手法1分,分析2分)②动静结合,流水生烟,山岚耸翠,一动一静;画檐芰荷,安静恬淡,而沙鸥在舞,珠帘在卷,在宁静之中显出一派生机(手法1分,分析2分)。
【解析】[来源:学+科+网]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
【探究活动】
(1)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这首词在描写秋景时固然很成功,但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只有视觉描写,而没有听觉描写,从而使“图”中景物单一。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2)在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手迹中,下片结尾句是“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现在这一句已改为“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了。“向”和“到”哪个更好?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到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的题目,注意探究的角度是写景的方式,主要是写景的着眼点,着眼点主要是绘声、绘形、绘色。第二道题是探究诗歌的炼字,炼字的探究角度主要是炼境、炼意、炼结构和炼手法。
【讨论明确】[来源:学科网ZXXK]
(1)诗词中的景皆为情而来,而不是自然实景的全版扫描,诗人所写万山、层林、雄鹰、游鱼皆是作者所“看”,全都充满勃勃生机,给人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足以表达作者此时的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如果再加以听觉描写,会打乱景物的整体感,也因无法由“看”引起而导致思路凌乱。所以这种说法没有道理。
(2)一般认为“到”比“向”好。内容上,“到”有“在”的意思,表明击水是在江心,水急浪大,与下文的“浪遏飞舟”相符,而“向”则说明从江岸击水未到江心,效果就差了。从诗词节奏感伤看,“到”是动词,与“携”“挥斥”“指点”“激扬”“击”“遏”等和谐一致,动感强烈,而“向”是介词。从词人性格看,“到”比“向”更贴切。毛泽东一生都在风口浪尖上运筹帷幄,只有“到中流击水”,才能引发他长久的回忆。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卜算子 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
(2)请分析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的主要表现手法。
(3)在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这首词前有一句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分析这两首词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1) 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凸显了在恶劣环境中梅花傲岸挺拔的精神气质。(2)反衬:上片主要用恶劣的生存环境来反衬梅花的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拟人:下片一个“笑”字赋予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3)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思想品德》北师大版 九年级全一册第3课 第2站当好国家的主人 课件(共12张).ppt
- 《忆读书》课件2.ppt
-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课件.ppt
- 《忆读书》课件1.ppt
- 《家,温馨的港湾》课件.ppt
- 《思想品德》北师大版 九年级全一册 第4课 第2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件(共22张).ppt
- 《4.光的折射》课件.ppt
- 《思想品德》北师大版 九年级全一册 第4课 第1站 中国走向世界 课件(共26张).ppt
- 《祖父、后园和我》教学设计.doc
- 《论语》十则 迟.doc
- 专题01 沁园春·长沙(讲)-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1)(原卷版).doc
-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B卷)-2016-2017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解析版).doc
-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B卷)-2016-2017学年高一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原卷版).doc
-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A卷)-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原卷版).doc
-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B卷)-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原卷版).doc
- 专题01 集合(A卷)-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原卷版).doc
- 专题01 集合(A卷)-2016-2017学年高一数学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解析版).doc
- 专题01 运动的描述(B卷)-2016-2017学年高一物理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必修1)(解析版).doc
-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B卷)-2017届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经济生活)(原卷版).doc
- 专题01 生活与消费(A卷)-2017届高三政治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经济生活)(解析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