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锋日”寻找北京好人.doc
“雷锋日”寻找北京好人 他86岁,26年里帮人免费修车近20万辆,被人亲切地称为“修车大王”! 她67岁,给孤寡老人洗脚倒尿,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至亲来照管! 他22岁,在做志愿者的8年时间里,参加志愿服务长达5000个小时! 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京好人!在“学雷锋日”到来之际,本刊记者带您走进这些好人的真实世界! 86岁“修车王”感动北京 一间不足10平米的简易小屋,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除了一张半米宽的木板小床、一张木桌、三把座椅,再无其它。两只折叠式工具箱早已打开,一台古董级别的收音机正在播报新闻,86岁的徐士银一边听广播一边摆弄着一辆自行车。 26年修车近20万辆,在中科院空间社区,街坊们都称徐士银为徐老。 小区里的温暖“符号” 每天凌晨3点多,正是大部分人熟睡的时候,街上一片寂静,徐士银一如往日地顶着风步行20分钟来到自己的修车小屋前,“我每天一点半起床,然后锻炼身体,吃完早点后,一般4点之前就到这里了。” 小屋里,除了收音机,最让徐老爱不释手的就是那些不会说话的修车工具,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像挂自行车的钩子、拧山地车螺丝的扳手,这些都是他自己改造的。徐老说,自从有了这个修车点,他每天一早要从3公里外的家中出发,一边走一边捡路上的废品,然后废物利用,把一些金属类废品做成工具,再用这些工具给居民修车。 小屋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镜子多,说到镜子,徐老自己先哈哈乐了起来。原来当年徐老的修车铺子里没镜子,有时修着车用手抹一下脸上的汗,就会把自己弄得一脸黑油,“来修车的人看着我直笑,我还不知道咋回事呢。”之后,他就找了些小镜子摆在铺里,“脸上要是脏了,自己随时就看见了,赶紧用毛巾擦擦,省的人家笑话我。” 徐老说:“20年前,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那会儿空间社区这儿还是挺荒凉的,大家修车要到很远的中科院物理所附近的车站,很不方便。如果早晨六点上班的时候车子坏了,别说大人上不了班,就连小孩都没法上学。而且,我没退休以前,街坊邻居的自行车坏了,我就经常帮他们修,后来退休了,自己有退休金,不愁吃不愁喝的,建个免费修车点,也只是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 可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徐老义务修车,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如今,老人的头发都白了,可修车的劲头丝毫不减当年。 从修坦克车到修自行车 “以前我在部队时,开过坦克、修过坦克,现在修自行车、摩托车不在话下!” 原来,徐老1945年当兵入伍,青年时期的他打过小鬼子,参加过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推荐至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学习期满后回原部队任坦克修理技师,再后来转业到了中科院。 1988年,徐老以正处级身份从中科院空间科学与研究中心离休后,他拒绝了单位的高薪返聘,原本就喜欢机械维修的徐老,经过慎重考虑后,在家属区建了这个义务修车点,不收取任何报酬。 在刚开始修车的10年,徐老一直坚持每天上午修车6小时,下午修4小时。可1998年徐老在修车时突然中风,醒过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在医院里了。 自从那次中风之后,在孩子们的劝说下,徐老把修车时间缩短为每天上午的6小时。但这并没减少徐老修自行车的数量,因为大家都清楚,徐老不在的时候,把车停在门口,钥匙从门缝扔进去,第二天徐老准能给修好。 而徐老修车的方式也很特别,自行车被两根粗铁丝吊在了空中,好像正在组装的汽车。 如今,老人保留着十多本笔记,详细记录了他每天修车的数量,而徐老和他简陋的修车棚,也成了这个社区一个温暖感人的符号。 我是“特大号的傻瓜” 在二十多年的修车生涯中,徐老也遇到过很多不理解他的人。 刚修车时,不少人都觉得他只是刚离休,闲不住,心血来潮一阵子,但是徐老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坚持。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有一位老同志,了解到我的情况,他说我是个傻瓜,不,还要加一个‘大’字,说我是个大傻瓜。最后,他又说不是大傻瓜,而是‘特大号的傻瓜’。” 面对别人的不解,老爷子从不理会,他说:“其他人怎么想怎么说,我不在乎,人家说风凉话,我也不在乎。 然而,让徐老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行为得到更多的是街坊邻居们的支持与感谢。 “老爷子天天来,收费的摊都做不到。”张健是空间中心的职工,每天要骑自行车接送孩子,他平时工作忙,车坏了就把车推到徐大爷这儿,下班取车时车就修好了,一点不耽误工作。“到外边收费的地方修比较麻烦,主要是还得等。” 而除了感谢,附近的老百姓对徐老更多的是打心眼儿里的佩服。 如今,不管是空间中心的职工,还是送豆腐的、收垃圾的,车坏了都来这修,徐大爷说,他的修车点向全民开放。来这修车的人,早已和徐大爷熟似家人。 在记者采访的一个多小时里,好几个人来徐大爷这修车,他们像老熟人一样招呼:“徐师傅,我这车坏了,您得帮我看看。” 如今,很多在他这里修过车的孩子都长大了,有的出了国,有的当了经理,但他们回到家时,总会到这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