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一种酒不沧桑.doc
没有一种酒不沧桑 在法国,一路西行。遇上夏朗德河,当穿过中世纪的小镇时,从河畔上岸,便来到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出生地――干邑(Cognac)。不过,让干邑真正闻名于世的,并不是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带来的殊荣,而是“干邑”本身。 干邑坐落在法国的波多尔北部的夏朗德省境内,是一个充满中世纪气息的古镇。城中古街小巷,天水成碧,酒香散落在整个干邑城中。 你闻到的,正是白兰地干邑。 白兰地是“葡萄酒中的灵魂”,而干邑被称为“白兰地之王”则丝毫无愧。在英语中有一句俗语:“All Cognac is brandy,but not all brandy is Cognac。”意思是,所有的干邑都是白兰地,但并非所有的白兰地都是干邑。其实,早在公元1909年,法国政府就颁布明文规定,只有在夏朗德省境内,干邑镇周围的36个县市所生产的白兰地方可命名为干邑,其他地区一律不得使用这个名字。这足以彰显干邑在白兰地中的贵族地位。 事实上,白兰地本身就是一场来自法国干邑的浪漫意外。 生命之水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干邑生产的还是葡萄酒,世界上也还没有白兰地。大批量的葡萄酒从干邑的夏朗德河码头马不停蹄地赶往世界各地。16世纪中叶的法国,为了避免长途出口运输葡萄酒产生的变质现象,干邑的葡萄酒商们把葡萄酒加以蒸馏浓缩后再出口,出口国的商家再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兑水出售。 蒸馏浓缩的出现,便是白兰地的雏形。 17世纪初,法国卷入战争,白兰地遭禁运,百般无奈的商人把酒装在了干邑盛产的橡木做成的橡木桶中贮存。等到战争结束,酒商们发现,白兰地并没有变质,而原本无色的白兰地变成了琥珀色,而味道更让人着迷――这是一场美丽的意外。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葡萄原液与橡木桶的意外的邂逅最终成就了伟大的诞生――用橡木桶陈酿,白兰地完成了它制作的最后一道工艺。 经过2次蒸馏得到澄清的葡萄汁原液,被称作“生命之水”,刚刚出炉的“生命之水”酒精浓度达到70度,贮藏在橡木桶中,酒香融合橡木桶自带的香气,橡木桶的物质融进葡萄酒原液之中。“生命之水”便在阴暗的酒窖中安静地成长,逐渐柔化,酒精浓度降低至40-43度之间。 干邑是烈酒,却是其中算得上“温柔”的,经过长期发酵,渐渐褪尽了辛涩,口感变得醇厚。 至于蒸馏得来的原液为什么会被称作“生命之水”,无证可考。曾有故事传言,十五世纪的意大利有个卫士叫霍夫曼,发生战争的那年,他把自制的葡萄酒放入木桶存入地窖,自己却战死。十年之后,人们意外发现这桶酒,为了纪念死去的卫士,便把酒取名为“白兰地”,意为“生命之水”。 只是,白兰地(Brandy),其本源为Brandewijn,意思是“燃烧的葡萄酒”(Burnt Wine),描述的是制作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那个悲怆的传说略有出入。不过,白兰地在烈火中灼烧,留下的必然是精髓,又在阴暗的酒窖经受着长久发酵,再次等到重见阳光的那一天,便已然熠熠生辉。背负万丈尘寰,只为浴火重生之日,称之“生命之水”似乎又莫名地倍感亲切。 关于“生命之水”,在干邑有一个近乎“神话”的地方,传说这里的“生命之水”来自几百年前。这便是干邑镇上来自于轩尼诗古堡的“创始人酒窖”。 英雄情结 在夏朗德河的左岸,便是轩尼诗酒厂的总部。酒厂的名字来自于它的创始人李察?轩尼诗(Richard Hennessy)。尽管轩尼诗在法国干邑创立,也是在法国发扬光大。不过其创始人李察?轩尼诗却是一个纯正的爱尔兰人。 那一年,李察?轩尼诗正值青年大好时光,怀揣着伟大梦想的年轻人来到法国,投身到法国的爱尔兰军团,君子执剑,必然想指点江山。李察?轩尼诗是适合战争的,曾获取“英勇证书”,官至上尉,后被派驻守干邑地区。 历史上关于为何李察?轩尼诗会开办酒厂的资料很单一,公开的资料上总结起来仅为两个字“喜欢”。驻守干邑地区时,李察?轩尼诗对干邑的白兰地爱不释手,轩尼诗在退伍之后,就留在了这个葡萄萦绕的地方。 不会知道李察?轩尼诗会不会偶尔站在夏朗德河岸,守望过往。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创办的酒厂一定有种莫名的英雄情结。轩尼诗品牌的标识,是一只手握战斧的强大手臂,这和早期李察?轩尼诗的军旅生活不无关系。 干邑是有英雄情结的,而英雄也是有干邑情结的。拿破仑用干邑来犒赏将士,戴高乐将军从不允许英国威士忌出现在爱丽舍宫的餐桌上,他只喝干邑。而无酒不成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干邑也情有独钟,据说他每天早上都要喝一杯干邑,这个习惯保持了一生。 如此看来,轩尼诗创办酒厂和他的从军生涯倒是一脉相承。 1765年,轩尼诗酒厂在干邑成立。在创立之初,轩尼诗的酒就很快受到热捧。在路易十五在位期间,轩尼诗就常出现凡尔赛宫贵族酒桌之上。曾长达二十多年,轩尼诗是王室的贡酒。 “创始人酒窖”于1774年设立,这个外界看似“神秘”的地方,却真实存在。里面藏有轩尼诗最珍稀以及最古老的干邑“生命之水”,其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