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航天业缘何堕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罗斯航天业缘何堕落.doc

俄罗斯航天业缘何堕落   俄罗斯航天近三年经历了十次重大发射失败。“进步”号货运飞船发射失败险些导致国际空间站陷入“无人驾驶”状态;“福布斯-土壤”项目的失败不但让俄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愿景化为泡影,还连累中国也失去一枚火星探测器而让中方火星探测大计被迫延迟数年;今年7月“质子-M”运载火箭带着三枚“格洛纳斯”卫星发射后爆炸坠落的漫天火光画面则讽刺地告诉外界,俄航天署那个“烟花署”的外号颇有点“实至名归”。   俄航天工业落魄到这般田地,使得将其作为发展龙头和民粹手段的普京不满,才在三年内两易航天署署长。2013年10月,被普京所倚重的德米特里?罗戈津向其提交了俄罗斯航天产业十年重振计划,普京旋即批准。按计划即将成立的“联合太空火箭集团”将统一管理33家航天产品生产研发企业,从而分割一统俄航天20余年的航天署手中职权。   俄《生意人报》认为,这种“一企一署”的配置很像中国航天发展体制。此外,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航天发展则成为计划中另一亮点。刚刚被替换的前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提出的重振计划仍在为航天署向国家要权要钱,它自然被普京弃之不用。   起用强硬风格的罗戈津总揽航天与军工产业,并采用新发展体制,这是普京重振昔日苏联重工业精华的新尝试。只不过经历了数次失败和更多次“重启”之后,众多观察人士难免质疑,普京真的找到导致俄航天沉沦的病灶了么?   苏联和90年代对航天业的亏欠   尽管2011年12月罗戈津曾在自己Twitter账户上发表一句“我警告你们,政权回来了!”以此作为其入主航天产业的宣言,但他主导的引入社会资本弥补国家投入不足的战略反倒因其“去国家化”的色彩而成为俄航天发展史上富有标志意义的一页。   因为苏俄航天历来由国家独力推动,并且还扮演着塑造国家形象、支持与美国地缘对抗、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支撑的角色。正是这一系列“职能”的存在让苏联航天早已脱离产业地位,而成为政权组成部分。   在此种产业与政权的特殊关系下,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人,国力升降必将反映在产业命运中。苏联强盛之时尚能支撑航天产业的“野蛮”发展,当遭遇经济困局,航天产业便难免停滞不前。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困窘背景下研制的“暴风雪”航天飞机仅造了唯一一架、进行了唯一一次实验性飞行即告中止,而该项目几乎花掉了当时全部对航天产业的拨款。从那段时日开始,苏俄航天就已经开始步入下降通道,直至今日的沉沦。   所以,尚未赶上油气价格高企这一历史时机的90年代,俄航天只能连同陷入混乱的俄联邦一同进一步沉沦。1992年,时任总理的盖达尔在“反苏联之道而行”的逻辑下试图立法禁止各银行向航天产业贷款,以免重蹈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覆辙。此后国家对航天产业基本“断供”,若无美国为多国合建国际空间站而注入及靠承揽国际发射而赚取的资金,俄航天今日只会更惨。此后俄航天继续“丢脸”,要么是发射过程中为火箭罩上“必胜客”巨幅广告,要么为太空旅游及小布什中止航天飞机计划后送美国宇航员上天项目连番加价。经过这10年沉沦,俄航天在国际航天市场所占份额不到1%,不到1000美元的平均月薪让20多万从业人员中90%年龄在60岁以上30岁以下,年富力强人才大量流失。国家制造业落后,令俄国航天器所需的80%元件要从欧洲及中国采购。   普京从2004年开始向航天产业注入资金,以弥补苏联后期及90年代财政对航天产业的亏欠。这才有从2000~2011年俄民用航天业投入增长18倍,达到30多亿美元的数字,如果算上俄国防部、通讯部等部门负责的秘密航天项目,这数字很可能将翻倍。在罗戈津之前负责航天产业的伊万诺夫曾给出数字,2009俄民用航天投入为27亿美元,比中国的31亿美元略低。这些投入或尚不足以弥补前十多年的亏欠,许多俄专家却认为早这样做则俄航天不会堕落至此。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今年5月,谍术拙劣、脸蛋漂亮、身材火辣的俄罗斯间谍安娜?查普曼进入俄“基金服务银行”董事会,成功地从一位间谍和靠炒作立身的艺人转型成为银行高管。这家银行则是属俄“口袋银行”群体中的一员。它就像“莫斯科银行”之于前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势力集团、“俄罗斯银行”之于普京系势力集团、“俄气银行”之于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这家银行则扮演着俄航天产业“御用银行”的角色,专门为航天业大佬们提供贷款等业务。当然,按普遍的认知,俄许多见不得光的资产转移也往往由各势力集团的“口袋银行”参与办理。   查普曼2010年被政府用美方间谍交换回国后就进入了“基金服务银行”直接成为总裁助理,月薪超过1万欧元,当时俄航天产业普通员工平均月薪仅几百美元。这也是俄航天产业惯例,中高管薪资往往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   查普曼刚进入这家银行就提出,开发武器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计划。银行当即表示要拿出数百万美元支持开发,尽管航天产业许多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