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概论》 (11) 林文实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2010年11月 冰雪覆盖 一、极地冰盖 总面积16.1X106 km2以上,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 如果全球的冰全部融化,将使世界洋面上升67m。 冰和雪是水的固态形式。 与液态和气态的水相比,冰和雪是相对稳定的。 把冰雪部分从水圈中提出来,并与冻土一起,单独列为冰冻圈。 冰冻圈包括了五个组成部分:海冰、大陆冰原、季节性雪盖、永冻土和高山冰川。 冰主要分布在南极冰盖,北极海冰和大陆冰川(格陵兰岛、青藏高原等)。 冰冻圈的覆盖范围是可以改变的,冰冻圈平均覆盖世界海洋的7%,多年冰覆盖了陆地表面的11%。 水的冰点恰好位于地球上通常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因此,冰冻圈的分布范围对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1.1 南极冰盖 南极洲,位于南极点四周,为冰雪覆盖的大陆,周围岛屿星罗棋布。南极洲的面积,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岛屿面积共约1 40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0%,与美国和墨西哥面积之和相当,是中国陆地面积的1.45倍,是澳大利亚陆地面积的2倍,为世界第五大陆。 1.1 南极冰盖 南极大陆的98%被冰雪覆盖着。经过科学家多年的测量计算,南极冰盖的总体积为2 800万立方千米,平均厚度为2 000米,最大厚度为4 800米。最厚的冰盖位于东南极洲的澳大利亚凯西站以东510千米处。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着,使得南极大陆,特别是东南极洲形成一个穹状的高原,平均高度为2 350米,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大陆,比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亚洲大陆的平均高度要高2.5倍。但是如果不计这巨大的冰盖,南极大陆的平均高度仅有410米,比整个地球上陆地的平均高度要低得多。 南极冰山 在南极周围的海洋——南大洋中,漂浮着数以万计的冰山,其体积之大,数量之多,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 冰山和浮冰不同,浮冰是海水冻成的海冰,冰山却是从南极冰盖分离出来的。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冰山从陆缘冰的边缘分裂出来,成为南极海域独具特色的象征。据统计,南大洋的冰山大约有218 300座,平均每个冰山重10万吨。 由于南大洋的冰山体积大,海面温度低,一般寿命可以维持10年左右才会慢慢消融 南极科考 南极地区冰雪覆盖 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洋面将升高60米,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将因此而缩小2000万平方千米。这将会给世界上人口相对稠密的低海拔地区造成巨大灾难。 南极地区冰雪覆盖在多冰的9月约占该半球总面积的13%,而最小值为6.3%,从而可以推断南极的冰雪覆盖具有显著的气候效应 南极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 1.2北极海冰 北极海冰冰盖面积表 格陵兰岛 大陆冰盖占全岛面积 4/5 格陵兰岛的大陆冰盖全部融化,全球海面将升高6.5m。 一、雪线 长年积雪的下线。雪线处的 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二者平衡。是为气候雪线。 冰川形成在雪线以上。雪线高度受以下条件影响: (1)温度——长期保持在零度以下,低纬度雪线位置高,高纬度反之。 (2)降水量——降水多雪线低。赤道附近的雪线比副热带高压带低,说明温度的影响没有降水大。海洋性气候区降水多,雪线低。如南半球海洋面积大,雪线高度比北半球同纬度低。 (3)地形——雪线高度受坡形和坡向影响。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多,雪线低(4400-4600m)。北坡为5800-5900m. 南坡向阳融雪快雪线高。如天山南坡为4200m,北坡3900m。 因此,有一个地形雪线的概念,它是地面实际可见的雪线,是在上述条件下山坡上终年积雪不化的最低线。 二、冰川形成过程 新雪(密度0.01-0.1 g/cm3)——雪花晶粒凝结成粒雪(密度0.4-0.7g/cm3)——密度加大成冰川冰(0.84 g/cm3)——缓慢变形和流动——冰川。 冰川即指由积雪形成的运动的冰体,分为源头的粒雪盆和流出的冰舌两部分。 三、冰川类型 冰川按其形成、形态、地理分布和性质的分类。 1、按形成的气候条件分: 海洋性冰川——在海洋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气候潮湿,降水多,雪线低,冰川活动强地质作用明显,侵蚀力强。冰温高也称暖性冰川。 大陆性冰川——在大陆性气候下形成的冰川。气候干燥降水少,雪线高,冰川活动性弱,地质作用较弱,堆积地形比侵蚀地形发育。冰温较低为冷性冰川。 2、按冰川的形态、规模和所处的地形分: 山岳冰川——又称高山冰川,在山区形成的流动和消亡的冰川。我国西部的现代冰川属于此类。 大陆冰川——在两极发育。面积及厚度大,覆盖大片陆地,中心突起,向四周降低,形似盾,又叫冰盾。如格陵兰冰盖平均厚1500m,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平顶冰川——在平坦的山脊或山顶面上发育的冰川。象白色的帽子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质地貌学》课件6.ppt
- 《机床夹具的设计方法及步骤》课件实例5.ppt
- 《土木工程测量》课件第4章距离测量.ppt
- 《土木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ppt
- 3---基因表达调控.ppt
- 3月28建筑立面设计1.ppt
- 3章胶带输送机.ppt
- 4第四章距离测量ok.ppt
- 4现代测量学第四章角度测量.ppt
- 5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第六版第五章.ppt
- 高中智慧校园深度学习支持策略与智能学习环境构建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车联网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算法的智能交通系统交通信号灯控制优化研究趋势》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学中学生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2025年航空发动机智能运维技术升级与实施路径研究报告.docx
-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培养的路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新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2025年创新模式与金融科技发展策略.docx
-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农业中的技术创新与市场机遇、挑战与趋势报告.docx
- 港口物流智能化技术应用现状与2025年港口竞争力提升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装修设计灵感来源评估报告.docx
- 聚焦2025:农业生物技术在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国际合作与交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