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剖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就同一周期而言,过渡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的程度比主族元素要小。因为过渡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新增加的电子填充到次外层,而次外层电子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要比最外层电子大得多,致使有效核电荷增加的程度较小,所以同一周期过渡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的程度就比较小。 同理内过渡元素 ?? 镧系元素新增加的电子填充到外数第三层,原子半径减小的程度就更小些,从 La 到 Lu,原子半径一共减少仅约 9 pm 。   15 种镧系元素原子半径共减小约 9 pm这一事实,称为镧系收缩。 镧系收缩的结果,使镧系后面的各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都相应的缩小,使第三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与第二过渡元素的原子半径相近,导致了 Zr 和 Hf,Nb 和Ta,Mo 和 W 等在性质上极为相似,分离困难。如      K Ca Sc Ti V Cr Mn Fe r∕pm 232 197 162 147 134 128 127 126   Rb Sr Y  Zr Nb Mo Tc Ru r∕pm 248 215 180 160 146 139 136 134      Cs Ba La Hf Ta W Re Os r∕pm 265 217 183 159 146 139 137 135   同时镧系各元素之间的原子半径也非常相近,性质相似,分离非常困难。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虽然核电荷的增加有使原子半径减小的作用,但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起更主要作用,所以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例如 元素 r∕pm 元素 r∕pm 元素 r∕pm Li 152 Be 113 B 86 Na 186 Mg 160 Al 143 K 232 Ca 197 Ga 135 Rb 248 Sr 215 In 167 Cs 265 Ba 217 Tl 170   副族元素中,第一过渡系列的原子半径较小。第二和第三过渡系列的原子半径大于第一过渡系列的原子半径。 但第二和第三过渡系列的原子半径很接近,正如前面所述,这是“镧系收缩”的影响。 6-6-2 电离能   元素的一个基态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气态正离子时所需的能量,称为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用 I1 表示。从正一价离子再失去一个电子形成正二价离子时,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以此类推。电离能的大小反映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电离能越大,失电子越难。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重要,I1 是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和元素金属性的一种尺度。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据可由发射光谱实验得到,其数据见本书附录 13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第一电离能也呈周期性变化。   电离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子核电荷数、原子半径和电子构型。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和原子半径的减小,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增大,电离能呈递增趋势。这是一般规律,但有反常现象出现。见如下数据 元素    Li Be B C N O F Ne I1/(kJ?mol-1) 520 900 801 1086 1402 1314 1681 2081 元素   Na Mg Al Si P S Cl Ar I1/(kJ?mol-1) 496 738 578 787 1012 1000

文档评论(0)

tt4356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