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报告会综述.doc
“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报告会综述 [摘要]“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国际人类学工作坊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了工作报告会,来自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家学术机构的4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有关灾难与激变的理论反思”、“在灾难与激变中反思社会-政治关系”、“灾后重建中的社区恢复与文化重塑”、“关于灾难的记忆、叙述与情感”、“灾难的感知与呈现”、“关于灾难的艺术呈现”这7个专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探讨。 [关键词]灾难;激变;人类学;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6)01-0081-07 2015年10月16日-18日,“比较视野中的灾难与激变:感知与应对” 国际人类学工作坊的工作报告会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国际人类学工作坊由中国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危机与灾难研究组三方共同主办,《民族学刊》编辑部、美国杜兰大学人类学系、他山人类学学社协办,并获得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2015年度引智项目“西南民族地区灾害场景辨析的人类学研究”(FE2015-032)、“西南民族地区灾难应对机制的人类学研究”(FE2015-038),以及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藏彝走廊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灾难应对机制的建设”(NCET-12-0980)的支持。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张原副教授和汤芸副教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近现代中国研究中心卡嘉娜(Katiana le Mentec)研究员,以及美国应用人类学会危机与灾难研究组副组长张巧运博士是本次工作坊的学术召集人。这个由中、欧、美三个学术区域的学者共同召集参与的学术工作坊旨在成为跨社会文化之比较研究的学术平台,并试图基于民族志研究来促生有益的学术概念及理论框架,进而在深化灾难与激变的基础性学理研究之时,也期望能为人类社会有效应对生活可持续性所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挑战做出贡献。为此,4位学术召集人邀请了一批国际上在灾难与激变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工作坊的研究工作中。在为期一个月(2015年9月23日至10月23日)的时间里,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大学和学术机构的20位海外学者陆续汇聚于成都,在西南民族大学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其中包括公开的学术讲座20场、圆桌讨论会7场、田野报告会5场,并在汶川、北川等地进行了3次短期的田野走访调查。为深化合作交流与总结研究经验,本国际学术工作坊以“工作报告会”的形式,在西南民族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了一场为期3天的学术研讨活动,设立7个研究专题和两个特别活动,参与研讨的海内外学者共40人。 10月16日上午9点,本次国际人类学工作坊报告会正式开幕,主持人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院长张明善教授。首先,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丁克毅教授用英语作开幕致辞,向海内外专家学者介绍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特别是在灾难人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并期望借助这次国际学术工作坊,能促使西南民族大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更加国际化与前沿化;接着西南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肖琼副教授用英语简要地介绍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外专引智项目;《民族学刊》作为本次国际人类学工作坊的协办单位之一,专门刊发了参与这次工作坊的多位国内外学者的论文,学刊编辑赵秀云老师用英语介绍了本期刊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之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的卡嘉娜研究员代表工作坊的组织召集人向全体参会人员介绍了工作坊的主旨;最后,西南民族大学张原副教授代表工作坊的组织承办方作会议特别致谢。简短的开幕式结束后,所有与会代表至西南民族大学行政楼前合影。 “人文视野下的灾难与激变”是本次报告会的第一个专题,于10月16日上午进行报道讨论,主持人为美国波特兰大学人类学系主任米歇尔?甘本德(Michele Gamburd)教授,评议人为大英科学院院士、英国牛津大学万灵学院教授大卫?帕金(David Parkin)。以“人类学者与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为题,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所所长大卫?盖尔纳(David Gellner)教授作了工作坊的第一个研究报告。他介绍了自己在和尼泊尔本地的几位人类学家对尼泊尔的地震灾后状况的考察,且初步认为,人类学家若要参与和帮助尼泊尔的灾后救援与恢复重建工作,应该从人类学的地方感知角度出发来探讨灾后公众最关注的问题,并从社会和政治角度出发来分析灾难及其后果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有效利用媒体和互联网、加强对偏远村庄的救灾工作、评估鉴定易受灾地区、监测并考察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执行等几项人类家应该有责任义务参与的工作。接着,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凯布朗利博物馆馆长弗里德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