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狂欢化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doc
狂欢化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 [摘要]《格列佛游记》是英国著名的讽刺文学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这部游记体小说以船长格列佛的口气讲述了其游览四个截然不同国家的经历。本文利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小说中典型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进行深入分析,以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斯威夫特通过狂欢化的写作风格,抨击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暴戾,同时表达了渴望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乌托邦式的理想。 [关键词]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巴赫金;狂欢化 [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184-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84[本刊网址]http:// 一、引言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创作的影响力最大,也是最出色的讽刺小说。这部讽刺游记体小说由四卷组成,分别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船长在四个截然不同又异乎寻常的国家的见闻。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驷国的神奇遭遇,侧面的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残酷暴戾和腐败堕落。斯威夫特运用了丰富的讽刺手法,深刻地披露和批判了英国发起的对爱尔兰的殖民战争。同时,小说中也表达了斯威夫特对于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系的渴望及其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格列佛游记》从出版至今,一直受到批评家们的青睐。其中,批评家们多关注其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或者是其运用的讽刺手法,抑或者是其充满吸引力的童话色彩等等。本文试以狂欢化的视角下,全面深刻地分析小说中典型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为读者重新解读这部经典名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二、狂欢节与狂欢化诗学 巴赫金是前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学话语或文本分析家、语言哲学家和历史诗学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最富有创意的大思想家。他的一生著作颇丰,但是由于其作品和理论常常标新立异,他的作品直到数十年后才被后人理解和熟知。巴赫金文艺观中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是他的狂欢化诗学理论,它也在其整个文艺批评活动中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文学狂欢化来源于“狂欢节”型的庆典。这种庆典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候更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狂欢节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人人之间没有距离和隔阂,相互亲呢交际。这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关系更是把人们从常规生活中割裂开来。同时广场是人民嬉笑怒骂的中心场所。人们在广场中换装戴面具,给狂欢国王加冕、随后脱冕,暂时改变自己的地位,实现任意的美梦。巴赫金指出狂欢式内容转化为文学语言的表达就是狂欢化。巴赫金指出,情节上一切可能出现的场所,只要能成为形形色色的人们相聚和交际的地方,诸如大街、小酒馆、澡堂、船上甲班、客厅……都会增添一种狂欢广场的意味。风格气质各异的男男女女在广场上交流交际、宣泄情绪。而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来说,最重要的礼仪形式加冕脱冕仪式也发生在广场。在狂欢化的世界里,不仅有自己的时空,而且有自己的语言实践。这是一种狂欢式的特殊语言,它容纳了诸如粗俗化的广场语言、伊索式的寓言语言、隐喻、反讽等等。这种语言促使人们摆脱等级制的束缚和刻板僵化的教条,促使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促使人们进发出开放式、创新式的思维。 三、《格列佛游记》中的狂欢化特征 狂欢化的内在性质特点是一切看起来荒诞而使人出乎意料的东西,赋予新的理解和内涵,并把它们组织到各种狂欢式的场面中,创造出它们的真实的另一面。本文主要探究《格列佛游记》中的狂欢场景、狂欢式人物形象以及狂欢化的写作手法。 (一)《格列佛游记》中的狂欢场景 巴赫金认为像祭祀、庆典、婚礼、丧礼等凡是有众多人参加,并且在公众场合举行的活动,都可以算之为狂欢型节庆活动。在狂欢型节庆活动中,人们不再受社会规范和风俗影响,彼此之间秩序等级消失,可以进行亲切随意的交流接触。在《格列佛游记》中第二卷中,格列佛船长意外流落到大人国,被一位农民当做宠物饲养并当做玩具供其他人付钱玩耍。但是随后格列佛被王后收留并好心照顾。“每逢星期三,国王、王后和亲王、公主们,照理在国王的内宫里会餐。我这时也成了国王的大宠臣了,因此这时候我的小桌椅总放在国王左手边的一个盐瓶跟前。这位君王欢喜和我谈话,问我一些关于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我就尽我所知详细的向他说明。他头脑清晰,判断也很精确,所以他对我所谈的一切话都发表了很聪明的感想和意见。”本来是宠物玩偶的格列佛船长在这样的狂欢化的场景中,可以畅所欲言,与国王王后亲切地交换想法和观点,没有距离感,没有等级感。斯威夫特通过对这样一个狂欢化场景的描绘,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格列佛船长在大人国王宫里收到的欢迎,更重要的是与其他人的平等关系。 格列佛船长在他的第三篇游记中,向我们描绘了另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小岛--飞岛(勒皮他岛)。整个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