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内容总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内容总录.doc

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内容总录   内容摘要:甘肃省民乐县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石窟9座,大致呈南北走向,坐东朝西,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童子寺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北朝、清代曾有营修,现存有壁画、题记及部分道教题材造像。   关键词:童子寺石窟;中心柱窟;内容总录;窟龛形制   中图分类号:K87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3-0017-09   Abstract: The Tongzisi Grottoes in Minle County, Gansu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outhern and northern areas with nine extant caves stretching from south to north and facing the west. Among these structures, three are central-pillared caves. This grottoes site was first constructed in the Sixteen Kingdoms period, and renovated in the Northern and Qing dynasties. Some paintings and inscriptions on Buddhism and Taoism have been found in the caves.   Keywords: Tongzisi Grottoes; central-pillared cave; a general catalogue; cave forms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童子寺石窟位于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城东10公里的民联乡翟寨子村(图1),左邻翟寨子水库,下临童子坝河,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开凿于童子坝河东岸的崖壁上,海拔2348米,北纬38°26′,东经100°55′。崖壁质地主要为砾岩、砂岩等,质地酥松,遇地震和水分容易开裂崩塌。窟中壁画自下而上叠加覆盖,有的地方多达五层。底层壁画中可看到部分十六国北朝时期的作品,表层的壁画内容主要是藏传佛教菩萨、金刚像和《西游记》题材的故事画,另外还有部分道教内容。石窟的时代可能早至十六国时期,北朝、唐代曾进行过修治,清代中晚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绘。现存的壁画、佛经榜题及年代题跋等,对研究十六国北朝以来河西石窟的开凿、佛教传播以及明清时期童子寺藏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童子寺石窟中最主要的洞窟是三座中心柱窟,在河西地区亦属规模较大的中心柱窟,其中心柱的形制简单朴素,属于早期石窟的类型。   有关童子寺石窟的文献记载十分稀少,正史及内典中均无著录,仅在晚期的地方志中有所提及。民国《创修民乐县志?卷八?建设志》“祠庙”条载:   童子寺,在县城东二十里童子坝分水处。石壁峻峭,古洞窈窕,不知创自何时。分南北二洞,北洞最险,中有沈道{1}遗像,名洞子寺,又称童子寺者,因童子坝而得名。各洞俱有神像,下有丛林万株。盛夏之际,游人颇多,清举人曹清有诗……其三云:“每遇名山爱眺游,山峦尽处又山头。僧除花径清如许,莺啭林荫碧欲流。直竖云梯三四丈,深闻石洞几千秋。修真道士今何在?窈窕窟中遗像留。”[1]   据此可知,清代的童子寺为当地名胜,亦名“洞子寺”,有“南、北二洞”, 各洞窟皆存有佛教或道教题材的造像。清人亦不知童子寺创自何时,有道人在此修行且存留遗像,表明清中叶以后童子寺佛、道二教并存。   2013至2014年,我们先后数次对童子寺石窟进行了调查。洞窟的分布大致呈南北走向,坐东朝西,分南北两区,将其自南向北依次编号,共编号9个洞窟(图2)。大部分洞窟已经残毁,除编号窟外,其余的主要是崩塌毁坏了的摩崖小窟龛。2013年11月,我们在南区北端的崖壁上发现一段朱砂题记,下文一并著录。第1、8、9窟窟前出檐的木结构建筑及第8、9窟中的塑像系今人新作,不再记录。   第1窟   位置:南区南端。   形制及内容:中心柱窟(残),坐东向西,窟室前半部连同中心柱前半段崩塌。窟高428厘米,南北长817厘米。后部(东侧)甬道宽226厘米,南侧甬道宽217厘米,北侧甬道宽219厘米。南壁、东壁、北壁三面皆开龛。南北两侧甬道为券形顶,后部(东侧)甬道顶近似券形。窟室地面以35厘米的正方形青砖铺地。窟内壁画刻划、涂抹等较为严重,造像已损毁不存。现存壁画主要是《西游记》题材的故事画(图3)。北壁(右壁)左下部一处剥落壁面可见北朝时期佛教壁画及榜题。   正壁(东壁)中开一龛,龛宽222厘米,高227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