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武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docVIP

2012年成武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成武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doc

2012年成武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摘要 介绍2012年成武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控对策,以为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生原因;防控对策;山东成武;2012年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44-0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偶发性病害,1985、1998年曾在成武县发生,近几年仅见到零星病穗,2012年该病在黄淮区域流行,成武县为重发生区域之一。笔者对2012年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田间药效试验,提出了防控对策。 1 发生特点 2012年成武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达3级,发生面积2.7万hm2。据成武县植保站调查,5月8日田间仅见到零星病穗,13日后全县普遍发生,18日病情趋于稳定。一般地块病株率达20%,重地块病株率达40%以上。重地块病粒率10%左右。病田率90%,一般地块病穗率3%~8%,严重地块病穗率15%~20%,个别地块50%以上。防(兼)治面积4.16万hm2次。主要发生特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发生面积大,范围广。二是危害重,为历史罕见,4月下旬浇水地块发生重,病穗率40%以上面积达2 166.67 hm2,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均超过1985年和1998年。三是侵染时间晚,发展迅速。小麦扬花期在4月27日至5月5日,5月8日田间仅见到零星病穗,5月14日后普遍发生,发生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侵染时间主要在扬花后籽粒灌浆期;四是病穗症状不一致。从田间症状来看,病穗症状分2类,一类是初期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至几个小穗或整个穗子,严重的小穗或整个穗子全部枯死,呈灰褐色,有的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出现黑色小颗粒,有的直接形成白穗。另一类是仅在小麦外部颖片上部出现水浸状病斑,未造成枯白穗,对产量影响很小,此类所占比例较大。五是品种间发生有差异。发生较重的品种为矮抗58、周麦22,其次为济麦22、济南17、泰农18等[1]。 2 发生原因 一是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2012年4月(中旬、下旬)、5月(上旬、中旬)的温度分别比2011年同期低0.56 ℃、高1.05 ℃、高4.12 ℃、低2.4 ℃;2012年4月(中旬、下旬)、5月(上旬、中旬)的湿度分别比2011年同期高26、23、17、4个百分点;2012年4月(中旬、下旬)、5月(上旬、中旬)的日照时数分别比2011年同期低4.6 h、低1.7 h、高2.2 h、低2.4 h;2012年在4月(中旬、下旬)、5月中旬未见大雾天气,只在5月8、9日2 d出现大雾,2011年同期未见大雾天气;2012年4月(中旬、下旬)、5月(上旬、中旬)的降水量分别比2011年同期高2.7、21.6、0.1、1.8 mm;2012年5月上旬、中旬有19 d均有露水,2011年同期只有10 d有露水。从湿度、降雨量、大雾、露水、日照时数可以看出,2012年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二是菌源充足。成武县为小麦、玉米常年连作区,秸秆还田面积大,田间积累了足够菌源;部分地块群体过大,田间郁闭,结露时间长,也利于病菌侵染。三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矮抗58、周麦22种植面积1.33万hm2以上,其次为济麦22、济南17、泰农18等,这些品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四是小麦赤霉病可防不可治,应以预防为主,进行主动防御。即使防治普遍,也存在用水量偏少,不利于药效发挥的现象[2-3]。 3 田间试验效果 2012年5月选择了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成武县九女镇吕庄村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750 g/hm2对小麦赤霉病有良好防效,药后14 d的病指防效为85.5%,比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g/hm2的防效低3.8%,比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的防效高5.3%。 4 防控对策 小麦赤霉病一般在扬花期侵染,灌浆期显症,成熟期成灾。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是小麦齐穗至初花期,一旦错过防治适期,很难达到理想防效。因此,赤霉病的防治策略是预防为主、主动出击[4]。当前技术条件下,喷洒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要保证适期用药,在小麦齐穗期至扬花初期主动用药。氰烯菌酯、戊唑醇、多菌灵、氟环唑等是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有效药剂,可用125 g/L氟环唑悬浮剂600~900 g/hm2,或25%氰烯菌酯悬乳剂1 500~2 250 g/h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1 500 g/hm2,流行年份要间隔7~10 d再喷1次,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良好防效。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药剂、统一时间开展大面积防治,降低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