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视点.doc
《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视点
○东莞实验中学 陈伟壁
教学设计思路
以《新青年》的创办、发展和影响为主线,通过铺陈若干历史细节,诸如袁世凯祭孔、《青年》杂志封面、钱刘演双簧戏、刘半农改名、毛蒋阅读《新青年》、北大首开女禁等,引导学生理解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进而从中体悟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
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导入】2001年美国方言协会举行了世纪之词的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词有“自由”、“正义”、“科学”、“自然”等词,而进入决赛的只有两个词,那就是科学,还有代指女性人称代词的“她”,最终“她”战胜了“科学”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
如今汉语中的“她”,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然而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她”字的出现,与近代的一场历史事件有关呢?在妇女被压制的近代中国,“她”的出现折射出怎样的时代变迁?要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重新走进一百年前的那段历史,看看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为开端,拥有中西文化为背景的青年才俊在转型的中国,向社会与大众发出怎样的声音?给那个时代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又给今天的中国留下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她”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习史兴趣,同时传达“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洞察日常熟悉的事物”的理念。
【展示课题】《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视点
一、时势所逼:《新青年》的创办
说起新文化运动,大家一定会想到陈独秀与《新青年》杂志。让我将时间聚焦在1915年,这年的6月,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尽管生活拮据,并且已是两个小孩的父亲,但他一直忙于一件事情,就是筹备创办一份杂志,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忙碌,9月15日,第一期杂志在上海顺利诞生,陈独秀给它取名《青年》杂志,当时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份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设问:陈独秀为什么要创办这份杂志呢?(提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陈独秀在1915年前夕,看到的民国是什么样子的?)
1. 民国乱象:袁世凯的丑剧
展示材料1:
1912袁世凯总统 1913祭天仪仗 1914祭孔 1915签署《二十一条》国书
民国建立,历史给了袁世凯机会,让他重新整合中国社会。然而袁世凯毕竟是旧体制衍生出来的领袖,狭隘的利益和权力观,加上对外界形势的错误判断,他逆历史潮流而动,想圆自己的皇帝梦。于是,他在政治上,破坏民主和法制,并且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部分条款,在思想文化领域,袁世凯推行“复古尊孔”,为复辟大造思想舆论。1914年,袁世凯正式颁发《祭孔令》,恢复祭孔规定,明令于孔子诞辰之日,中央和各地方必须举行祭孔典礼。9月28日,袁世凯于早晨6点半抵达孔庙,换上了绣有四团花的十二章大礼服,下围褶紫缎裙,头戴平天冠,由侍从官引导行礼,俎豆馨香,三跪九叩。此后还要求政府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此后,孔教会、孔道会、尊孔会团体纷纷出笼,鬼神迷信甚嚣尘上。
【设计意图】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真正的民主共和。相反,袁世凯欲帝制自为、尊孔复古,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加剧,这一事实本身说明新的体制难以扎根于旧的社会土壤。民国乱象催生更多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治国的新方案。
2. 寻找出路:新青年的反思
如此乱象刺痛了陈独秀的神经,他内心很苦恼,民主共和很好的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之有效,却在中国难以实施?为什么帝制还有那么大的市场?
展示材料2:
“吾因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借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一九一六》,载《新青年》一卷五号
陈独秀回顾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历程,鉴于多年的政治纷争,他认识到:无论是洋务运动也好,君主立宪也好,辛亥革命也好,老百姓在那里看热闹,隔岸观火,认为这个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这怎么能行呢?这样中国怎么能搞好吗?他觉得根源出在国民的思想方面。所以陈独秀说,首先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设计意图】陈独秀等先进意识到,这个国家需要一些基本的东西来唤醒民众。这种意识不仅来源于民国初年的危机,也是对近代以来各种救亡图存方案的反思的结果。可以说,《新青年》创办的缘起,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二、锋芒渐露:《新青年》的成长
当我们看到这份杂志的封面,有两个地方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副题印“La Jeunesse”,就是“青年”的意思
1.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
2.1916年,改为为《新青年》,陈独秀主编,徽籍作者群体,发行量不大,面临停刊
3.1917年,《新青年》迁入北京,北大同人刊物,发行量16000多份
……
4.1926年,停刊.
前两年的《新青年》因销路不好,一度中止出版,后来陈独秀极力交涉,才勉强支撑下来。然而,《新青年》杂志在1917年后,命运迎来了一次重大转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知识点归纳含答案.pdf VIP
-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pdf VIP
- 关于马克思主义环境法思想探究.doc VIP
- 越众集团2012年招聘简章.doc VIP
- 酒店装修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日语初级~阅读理解.pdf VIP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第二十四章《圆》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VIP
- 2022-2028全球及中国化学水处理设备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docx VIP
- CISSP Official (ISC)2 Practice Tests英文(第3版)考试认证文档p.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