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身边的致命毒物.doc
我们身边的致命毒物
复旦投毒案的侦破让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网络上出现了“防室友秘籍”“验毒妙招”……究竟,我们身边到底潜伏着哪些致命的毒物,怎样保管才能防患于未然?
2013年4月16日,随着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被投毒案的侦破,彻查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案的呼声再度涌现。接二连三的中毒事件让很多人人心惶惶,网络上甚至出现了“防室友秘籍”“验毒妙招”……不少网友调侃“现在最感谢的人就是我当年的室友,没有将有各种不良习惯的我毒死……”
究竟,我们身边潜伏着哪些致命的毒物,使用它们的人到底该怎样保管,才能彻底杜绝这类事件的重演,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呢?
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朱令(随母姓)的父亲吴承之清楚地记得,朱令最开始发病是在1994年11月下旬,那时她开始出现奇怪的症状:起先是肚子疼,接着胃部不舒服;12月上旬,她的头发又开始脱落,几天内就掉光了。1995年3月中旬,朱令的症状加重,开始出现面部肌肉麻痹、眼肌麻痹、自主呼吸消失,不得不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3月28日,朱令陷入昏迷状态,直到当年8月31日才苏醒,昏迷长达5个月。
而就在这个过程中,朱令中毒的原因查询也一直在进行。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城及其他人通过互联网进行国际求救,约1/3的回复认为这是典型的铊中毒现象。其中,有很多都是来自国外权威医生和专家的回复。
1861年3月,英国化学、物理学家威廉·克鲁克斯在对硫酸厂的废渣做光谱分析时,发现有一条以前从未见过的亮绿色的线条闪了一下又消失了,他敏锐地感到这可能是一种新元素。根据线条的颜色,克鲁克斯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Thallium。
而后,法国科学家米拉在实验中发现,铊具有很强的毒性。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硫酸铊开始作为鼠药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但这种鼠药同样能毒死人。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澳大利亚甚至流行用硫酸铊鼠药毒害亲属,发生了多起案件。
后来的研究发现,铊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大于铅、汞,属高毒类,并且具有蓄积性。对人来说,0.5-1克的一次性摄入量便足以致死。在自然界中铊不以金属形式存在,而是以微量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很多物质中,其中主要和钾、铷有关。
除了朱令一案,这些年,国内也发生过其他10余起铊投毒案,其中1997年5月的北大铊投毒案、2007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铊投毒案在全国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科普作家方舟子表示,投毒者喜欢用铊投毒,因为铊无色无味,需要的量很少,而且毒发后出现的症状例如肠胃反应、脱发、神经炎等容易与别的疾病混淆。作为一种可轻易取得、并且不易被发现的毒药,铊一直是冷战时期进行暗杀的上佳工具。而在中东地区,铊更是在政治暗杀中频频出现。
2006年11月1日,正在英国政治避难的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校、43岁的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此后他不断呕吐,大量脱发,检查表明,他的中枢神经、心脏、肾和骨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于当月23日晚不治身亡。11月24日下午,英国卫生防护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他们在利特维年科的尿液里发现了放射性核元素钋-210,而且钋-210的含量极高,表明他被人下毒。
英国警方说,他们在利特维年科到过的酒吧、寿司店、他在伦敦的住处和其他一些地方都发现了钋-210的痕迹。利特维年科是100多年来第一个因钋-210中毒而死亡的病例。
钋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能在黑暗中发光,由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在1898年发现,两人对这种元素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钋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毒的物质,据美国保健物理学会估算,大小不及一粒盐的钋-210,可使体重70公斤的人死亡。
但是,在通常情况下,钋-210对自然界和人类并不构成危险。这是因为钋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含量约为100万亿分之一。
由于钋-210在自然界的含量极微,为了供工业目的使用,只有在核反应堆中用中子照射氧化铋可生产毫克量的钋-210。全世界每年只生产约100克钋-210。包括中国在内的有钋-210的国家,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核安全。
2013年4月16日,美国国会领导人证实,一封寄给美国密西西比州共和党参议员罗杰·威克(Roger Wicker)的信被截获,这封信被检测出带有致命蓖麻毒素蛋白。而同在4月16日,美国官方又截获一封带有同种毒素的信,而收信人正是当今美国总统奥巴马。
有关蓖麻毒素蛋白的案件远不止这一起。1978年9月的一个傍晚,保加利亚流亡剧作家、英国广播公司播音记者格奥尔基·马尔科夫正在伦敦滑铁卢桥站等公车。突然,马尔科夫感觉到大腿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人群中一名身材魁梧的男人随即扔掉了手中的雨伞,嘀咕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