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docVIP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doc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分析 刘小华,张敬彬,陈金剑,陈 祥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范文、教育、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肿瘤外科,福建 龙岩364000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5年收治1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前触诊及B超发现淋巴结肿大者75例,行功能性颈清扫术;术前未能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者49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恢复正常,并发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5例,随访5-10年中,有12例 12/124 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其中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有5例 5/49 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均再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结论 术前未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可达到与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相似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颈侧区清扫。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 是一种预后较好的低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生长缓慢,生存期长,常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癌四种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75%-80%[1],手术治疗为主,在原发灶的处理、颈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范围还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至2005年收治的1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肿瘤科2000年至2005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124例,女性93例,年龄19-63岁,平均36.15岁,男性31例,年龄21-45岁,平均38.96岁,其中89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29例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6例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术前触诊及B超发现颈淋巴结肿大75例,占60.48%,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灶最大直径5.1 cm,最小直径0.5 cm,术前未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49例,占39.51%,所有病例经术中冰冻切片和术后病理证实。 1.2 手术方式 2000年至2005年收治12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89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均行患侧甲状腺叶及峡部全切除,29例双侧甲状腺乳 ———————————— 作者简介:刘小华 1973- ,男, 福建省龙岩市人 组别 术前 术后 例数 比率(%) 淋巴结转移例数 比率(%) 行功能性颈清扫术 75 60.48 7 9.67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49 39.51 5 10.20 注:P 0.05。 3 讨论 甲状腺癌以乳头状癌多见,近年甲状腺癌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术前判断颈淋巴结有否转移,临床触诊为检查颈部转移淋巴结一种方法,其准确率受检查者经验、部位及淋巴结大小等各种因素影响,有文献报道,临床触诊阴性的患者,其假阴性率为10%-77%[2],因此术前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应结合B超等检查进行判断,其中术前扪及和B超发现颈区淋巴结肿大病例施行联合根治己无争议,临床术前未扪及和B超未能发现肿大的颈部淋巴结是否行颈淋巴结清扫术存有很大的分歧,朱永学等[3]认为PTC转移模式是原发灶-中央区淋巴结-颈侧区淋巴结-远处转移,中央区淋巴结包括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和气管前淋巴结,在解剖位置上与甲状腺的关系很密切,甚至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和原发灶融合成团,由于中央区淋巴结的解剖位置在许多情况下是甲状腺癌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且转移率高,因此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影响了整个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本院病例统计学结果说明:术前未能触诊淋巴结肿大及B超未发现淋巴结肿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就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反应较少,减少了不必要的颈侧区清扫,减少了手术创伤,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密切随访,即使发生颈区淋巴结转移,可再行[4]颈清扫治疗,同样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于金明,徐忠法.肿瘤临床通鉴[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9-375. [2] Johnson JT.A surgeon looks at cervial lymph nodes[J].Radiology,1990,175:607. [3] 朱永学,王弘士,吴 毅,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区淋巴结的归属[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 4 :867-869. [4] Hay ID,Thompson GB,et al.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 a manageg at the Mayo clinic daring six decadesci 1940-1999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