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详细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 学习目标: 1、学生能背诵默写课文。 2、掌握“寝、藻、荇”等字音;“念、空明、但”等字意。 3、理解文中赏月名句及作者情怀。 (一)考考你的积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就把明月人格化,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月夜思乡的作品更是数不胜,《静夜思》中就写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出了游子对故乡无尽的思念之情;李白更曾《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就突发奇想把天上的明月邀请下来,陪伴自己喝酒。 古代的文人雅士们借月抒发了无数的愁苦,而月也排解了他们心中不尽的抑郁。如豪放派词人苏轼就曾在月圆之夜把祝福送给远方的亲人,他在《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也曾在一个有着清明月色的夜晚与友人同游,为我们绘下那独特的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走进《记承天寺夜游》 (15分钟 自主归结知识点 回顾重点 ) 自主解决: 1、作者 作品 及作者的代表名作 2、文中重点的字音 、 字形 、 词义 、句子翻译 3、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在文中寄托的情感。 (三)重点梳理: 一: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作为杰出的词人,苏轼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本文选自《东坡志林》。 二:重点字词 四:课文理解 1、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整体把握 事 ?本文写了作者被贬黄期间在 (地点) 与 赏月的事。 景 ①默写写景的诗句 , , 。 ? ②文人雅士,常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 情 ?①默写议论抒情的语句: ? ? 。 ②“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是点晴之笔,你如何理解“闲人”的含义呢?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文中正面写月的句子是:月色入户。文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中描写月下美景的语句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其中积水空明四个字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 5、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6、文中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欣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四)测试1: 2011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2分) 往来翕忽(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分) 潭中鱼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