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大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礼记大同

《禮記 ·大同》整理 第一部分:《禮記》與本篇節選的整體介紹。 1、《禮記》,儒家經典之一,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注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2、本篇是從《禮記》第九篇《禮運》節選出來的。《大同》是講儒家的理想大同世界,也講小康的情況。儒家是入世的,從個人的修養做起,到家庭,到社會,以至全國、全世界。循序漸進,一步一步的做,達到理想的大同世界。 第二部分:朗讀與翻譯。 1、朗讀全文,糾正字音。分、矜、惡等等。 2、全篇翻譯,要求做到信達雅。 第三部分:重點字詞講解。 釋詞、詞類活用、通假字、古今字、詞義分析。 、昔者仲尼與於蠟賓。與:參加。 、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與:連詞,和;丘未之逮:是個否定句,賓語前置句;大道之行:指大道推行的時代。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親:用如動詞,以······為親。“子其子”中第一個“子”也是動詞。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指示代詞,指代善終的條件。矜:老而無妻的人,矜通鰥。寡:老而無夫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 、男友分,女有歸。分:職分,指職業、職守。歸:女子出嫁。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對於財貨人們憎恨把他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貨:財物。惡:憎惡。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思是,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盜竊亂賊而不作〕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亂,指造反。賊,指害人。興、作:同義詞,都是興起、產生的意思。 、故外戶而不閉。外:名詞活用為動詞,從外關(戶:門)。閉:用門閂插門。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名→意動,把(他的父母親)當作父母,把(他的兒子)當作兒子。 、大人世及以為禮:“世”父子相傳:“及”兄弟相傳。 、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立田裏,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正”“篤”“睦”“和”都是使動用法,使…端正、擺正;使…純厚;使…和睦;使…和諧。“賢”,形→意動,認為…賢。“功”名→意動,認為…有功,“為己”是它的賓語。“勇智”,形→名,有勇有智的人。 、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此兩句結構相同,是、此是用和由的賓語, 、由此其選也:動→名,選拔出來的人物,即傑出人物。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省略了禮儀,應為:以禮儀著其義,以禮儀考其信。著:形→使動,使…顯著(表彰) 、刑仁講讓:刑:法式,古今字,今字:型,名→意動:把…定為法式。 、在埶著去:埶,古今字,今字為勢。 第三部分:賞析。 本篇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它表達了儒家關於社會管理與國家治理的最高理想,是“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這個社會安寧而富足,男女老幼各有所養、各得其樂,“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這是人們為之奮鬥的長遠目標。儒家的近期目標是“小康”社會,其標誌是“天下為家”,“大人世及以為禮,城廓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刑仁講讓”,但“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社會安寧沒有保障,“眾以為殃”。“大同”目標吸引了世世代代的志士仁人為之奮鬥,大同是儒家在《禮記·禮運》中提出的一種理想社會。其特徵為“天下為公”,即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眾人之天下,反對君主專制。表現在民眾道德水準高,和睦相處,沒有罪惡,社會安定。它雖然是不現實的,卻吸引了歷代進步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的嚮往,他們極力探求通往大同世界的政治道路。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要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愛別人的父母,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別人的孩子。全體社會成員團結友愛,真誠相待,各得其所,才能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現代社會的“大同”與“小康”思想。大同社會是人類社會化發展的歷史必然,隨著各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社會化發展,相互之間融洽、一體化,使人類社會走向互助、合理、繁榮的新階段。大同社會是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只有禮制才能宣導和諧的社會關係並體現這一關係,所以禮制社會才是一個自覺文明和諧的社會。我們現在所宣導的小康社會與古代的小康社會不可同日而語,小康社會是我國的近期發展目標,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共產主義,這與古代的大同社會有相似之處,當然誰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通過某種辦法走向大同或是共產主義,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需要我們漫長而艱苦的為之努力著。 第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