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疾病概述   概述: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改变,其皮损特征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样损害。 疾病描述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1973年Potter对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作为一种临床及组织学病种的存在提出了充分的证据,正式命名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青壮年多见; 2.皮损好发于胸背和上臂; 3.皮损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样损害,直径2-4mm,按痤疮治疗无效。 诊断依据: 1.皮损好发于胸背、上臂; 2.典型皮损表现; 3.皮屑直接镜检可见短杆状菌丝及圆形孢子; 4.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毛囊内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 治疗原则: 1.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2.外用抗真菌制剂。 用药原则: 1.皮损面积较局限者以外用疗法为主; 2.皮损广泛而顽固者可考虑内服系统性抗真菌药(或中药康炎宁 喜乳膏),外可涂擦酮康唑乳膏。 辅助检查: 1.临床表现典型者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诊断有困难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 疗效评价: 1.治愈:皮损消退,真菌直接镜检每周1次,连续2次阴性,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毛囊内孢子阴性; 2.好转:皮损部分消退,真菌直接镜检阴性或阳性,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毛囊内孢子阳性; 3.未愈:皮损无改善,真菌直接镜检阳性,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毛囊内孢子阳性。 专家提示: 平时注意个人卫生,本病易误诊为痤疮,易复发,病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在医生指导彻底治疗以达到根治目的,治疗期间要彻底消毒用过的衣物(可采取白天太阳爆晒,晚上开水浸泡的方式)。 症状体征   主观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常伴有灼热和刺痛感。运动或洗澡后出汗,可加剧瘙痒。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亦有报告女多于男。本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背上部、胸前、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腹部有时亦会发生。皮损呈弥漫性或散在性,多呈对称性。皮疹为圆顶状毛囊红色小丘疹,间有毛囊性小脓疱,可挤出粉状物。周边有红晕。长期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广谱抗生素的病人易并发本病。本病往往并发花斑癣、面部痤疮。常见于多汗症、油性皮肤、脂溢性皮炎的患者。 疾病病因   本病的病原菌是糠秕马拉色菌。 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糠秕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正常菌群之一。在促发因素影响下,在毛囊内大量繁殖。其脂肪分解酶使毛囊的甘油三酯变成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多量脱屑,引起毛囊导管阻塞。糠秕孢子菌的过度繁殖,皮脂的潴留,细胞碎片的积聚和游离脂肪酸的刺激,导致阻塞的毛囊扩张,继而破裂,内容物释入组织而产生炎症。 病理变化:切下完整的毛囊丘疹作病理切片,PAS染色,在扩大的毛囊腔内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形的芽生孢子,聚集成堆,直径2~5μm。偶见单个、小群或成簇分布。HE染色,表皮轻度角化增厚,毛囊上部及周围有单核细胞聚集,附近真皮有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在血管周围浸润。有时可见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直接镜检或真菌培养。 1 直接镜检:用柳叶刀片把整个毛囊丘疹削下,加10%KOH溶液1滴,盖上盖玻片,微微加温,压成单层细胞。不染色,镜下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带厚壁的成堆孢子或香蕉状菌丝。中央蓝色反光,其周围有一圈透亮区即为厚壁。有时可找到出芽的孢子。不染色的孢子很容易和脂肪滴混淆,脂肪滴是蓝色均质反光,没有厚壁。 2 染色法:在盖玻片周边放乳酸酚苯胺蓝染色液1滴,让其渗进片内。镜下见糠秕马拉色菌的厚壁透亮,胞质周围染成较深的蓝色,呈圈状。中央较淡,有时可找到芽生孢子。脂肪滴不染色,不易混淆,直接镜检阳性率达60%。染色法阳性率达98%。 3 培养:糠秕马拉色菌具嗜脂性,在含油的培养基中可培养出来。 本病需要与寻常痤疮、细菌性毛囊炎、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毛囊虫性毛囊炎相鉴别。嗜酸性脓胞性毛囊炎临床表现与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相似,好发于男性青壮年。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脓疱性瘙痒,但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最高可达40%以上,毛囊内的脓液含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上皮细胞,皮质类固醇内服或外用有效。 治疗方案   此病侵犯毛囊,部位较深。外用一般抗真菌药效果较差。含有渗透剂的外用抗真菌药疗效显著,但易反复发作。 毛囊炎症状图片 2张 1 2%酮康唑香波洗澡,每天1次,在患部擦至发泡后,停留5分钟,清水冲干净。与其它药联合应用可有协同作用。 2 联苯苄唑酊或霜,外用。本品含渗透剂氮酮,渗透性高,疗效好。 3 酮康唑。200mg,每天1次,饭后服。15~30d可治愈。疗效各地报告不一。本品可损害肝功能,久服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文档评论(0)

didal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