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续写留法勤工俭学的辉煌.doc
续写留法勤工俭学的辉煌
中国人远渡重洋,赴法学习,也有100多年的历史。这100多年的历史几度辉煌几多灿烂。
勤工俭学 光照千秋
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1847年前后,就有来自中国的学生自费到法国留学,1872年首批官派生赴法学习,辛亥革命以后,各种形式的留法学生大量出现。尤其是1920年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风靡全国,在中国近代留学史和革命史上留下了千古佳话。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成了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创业者。
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当时中国的知识青年追求新思潮,寻求救国救民真理进行的一次尝试。在这次大规模的学西方活动中,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当时中国的广大青年。后来,又以其学人们在中国人民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以及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建立的特殊功勋,使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光照千秋。
说到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不能不提到李石曾先生和他创办的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李石曾先生祖籍河北省高阳县,其生父李鸿藻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少年李石曾亲眼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种种罪行,立志要救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认定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先学西方国家的科技成果和改革制度。
1902年8月,李石曾先生到了法国,原计划学习军事,由于身体条件不足,而改学农业科学,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著名的巴斯德学院,师从柏尔唐教授。之后,又入巴黎大学攻读生物化学,在这期间,他特别注重对大豆的研究。1909年初,李石曾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巴黎西郊创办了“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并从中国老家招募工人来厂做工。为了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和工艺技能,他在工厂内办了一个工艺技校,并亲自编写教材和上课。这就是他后来发起勤工俭学运动的最初社会实践基础和基本构想的来源。李石曾先生利用早年赢得的财富,创办了大量社会公益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大半生都奔波于欧洲和中国之间,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借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布里村位于华北平原李石曾先生的家乡河北高阳县境内。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中国国内第一所专门培养留法勤工俭学生的学校,创建于1917年夏。学校共招了3期学生,第一期60余人,第二期80余人,第三期100多人。学生主要来自湖南、河北两省,按照籍贯的不同分为南方班和北方班。南方班是湖南新民学会派来的学生,北方班河北学生最多。后来为了扩大学校的规模和交通的方便,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停办,部分学生迁往保定育德中学内的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预备班到1921年夏,总共办了4期,入学人数213人,赴法137人。
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河北最早建立预备学校。1918年以后,全国各地的留法勤工俭学培训机构相继而起,虽然名称各不相同,招生的对象略有差异,但基本性质相差不多。在北京、上海、四川、湖南、广东、福建、陕西、山东等地的留法预备学校达20余所,留法勤工俭学热潮风靡全国。在这场大规模的留法浪潮中,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是办得最早的学校;北京的法文专修馆是最大的一所学校;湖南新民学会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活动是最有生机和活力;四川是参与留法勤工俭学人员最多的省份。
上海的任务重点是为全国的赴法勤工俭学生提供方便。那时赴法留学生绝大多数人要经上海港乘船出去。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19年3月至1920年底,蔡元培、李石曾先生领导的华法教育会共送走学生20批(每走一船算一批,不计人数多少),有据可考的人数在1600名以上。如果连同政府的公派生在内,这期间的留法总人数大概在2000人左右。
当时法国的大环境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非常不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批复员军人需要进厂安置工作,新安排中国学生进厂做工非常困难。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困难,李石曾先生充分利用自己在法国政府的上层关系,以及巴黎、里昂、蒙达尼等官方人士和教育界的好友,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人入厂入学。
在中国历史上各种各样的留学方式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留学画卷,中国近代史上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疑是最光辉灿烂的篇章之一。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后来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志;有积极领导和参与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后来在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先烈,如,赵世炎、刘伯坚、蔡和森、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等同志;毛泽东、刘少奇同志也曾积级参与早期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但因特别原因未能赴法。
包括其它留学形式在内的留法学人中,还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他们同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尊敬。其中,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成绩斐然,成了我国在特定学科的带头人,如,严济慈、钱三强、汪德昭、吴文俊等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