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生物 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分类汇编
2010全国各地高考模拟试题 专题题组分类汇编生物因素、种群和生物群落
题组
1.(10长沙月考)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A.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B.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
C. 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D.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C
2. (10长沙月考)现将某种动物新物种X引入到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调查鼠与X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时间(年) 鼠种群数量(只) X种群数量(只) 1 18900 100 2 19500 120 3 14500 200 4 10500 250 5 9500 180 6 9600 170 7 9500 180 8 9600 170 下列说法中最可能正确的是 ( )
在该调查时间内物种X种群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鼠和X种群为竞争关系
若在第9年间,大量捕杀物种X,则第10年鼠种群数量增加
鼠和X种群为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C
3.(10长沙月考)据报道,2007年栖息在洞庭湖区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外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可用样方法调查东方田鼠种群密度
B.农民捕杀东方田鼠,目的是降低其物种丰富度
C.为控制东方田鼠鼠患,可以从异地向湖区大量引进猫头鹰、蛇、黄鼠狼等鼠的天敌
D.东方田鼠大量迁徙是对环境的适应,在食物链中,东方田鼠处于第二营养级
答案D
4.(10镇江调研)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以下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的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其总的趋势是物种多样
性的增加
D.农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7.(10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②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④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8.(10聊城一中期末)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答案C
9.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梧桐山的鸢尾每年新增的个体数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A.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种间关系会不断调整
C.初生演替缓慢、时间长,次生演替迅速、时间短
D.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都是森林阶段
答案AD
11.(10沈阳二中期末)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一野兔种群数
量进行连年监测,以此作为对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
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时间段内,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增
长变化()曲线[月种群数量/()月种群
数量]。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
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
答案B
13.(10通州模底)用奶瓶培养黑腹果蝇,在食物保证充足的培养条件下,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第13—21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种内斗争
B.第25天以后,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成虫增长率下降
C.奶瓶中的成虫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D.预计37天后,成虫增长率会继续下降,当降到0时,成虫数量达到K值
答案A
14.(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物理 15.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点总结.doc
- 高考物理 8.分子动理论、热和功、气体知识点总结.doc
- 高考物理 2011年2月份百题精练二 新人教版.doc
- 高考生物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课件.ppt
- 高考生物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课件.ppt
- 高考生物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课件.ppt
- 高考生物 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分类汇编.doc
- 高考生物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课件.ppt
- 高考生物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专题题组分类汇编.doc
- 高考生物 第四章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时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