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育问题研究综述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银德辉 杨 滔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农民规模持续扩大,其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分散的“单身外出”方式转变为“举家迁徙”,出现家庭化流动的趋势。这种人口流动现象持续十余年之后,庞大数量的第二代移民已经出现。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 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 14亿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 ,其中居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 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6 - 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另据2003 年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儿童资金会自主的对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情况进行的调查,中国流动儿童失学率高达9. 3% ,近半数的流动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一、研究概况
我国最早涉及流动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是1995年1月21日由记者李建平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上的文章“流动的孩子哪上学———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探讨”。此后两三年间,关于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文字,数量很少,而且主要是报纸的记者报道,散见于《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普遍认为,发表在1997年第2期《天津市教科院学报》上,署名为研究组的《天津市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是真正意义上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单独的学术探讨的最早文章。但经笔者考证,由刘恒发表在《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上的《四川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状况的调查与建议》更早于研究组的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据不完全统计, 1997年发表论述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文章近10篇。而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直到2002年后,这个问题才又被重新关注,学术界研究相关课题的成果越来越多。经不完全统计, 1997年至2007年,发表在各类期刊上的论文成果数量及趋势变化如下图一所示:
?
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实际上包含两类: 即“流动子女”的教育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从学术界对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研究发表的成果来看,大多数研究对象定位于居住在城市的“流动子女”,而对“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较少。
鉴于本篇研究的目的,笔者将关注点集中在从农村进城居住的“流动子女”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上。
二、主要研究成果分析
(一)在多领域进行分析研究
农村流动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但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该问题的复杂性,为从多学科、多领域视角来研究探讨提供了可能性、必然性和必要性。
现有的论文,已经在教育学之外,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如沈小革(2005)从学校、学生、教学质量、家长四个指标对广州市外来人员子女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它影响了外来人员子女向上流动和与当地社会整合的机会,代际传递明显的问题。罗义( 2007)从流动
人口子女基础教育投入的公益物品性质出发,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基础教育政策必须在分析各个主体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合理界定政府间的责任关系,提出并论证多中心协作体制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有效的体制架构。项继权(2005)就农民工子女的范围与法律定位、该群体受教育权的制度保障进行了研究。张军凤等(2007)以多方利益主体为视角,以利益诉求、利益共享、利益供给为脉络,对各主体针对流动子女教育而滋生的制度范型进行了多维度分析。范先佐( 2004) ,阎凤桥(2007)分别就当前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思路。朱镜德(2004) ,项继权(2005)则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化政策的产物,从而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莫怡文( 2005)从社会权利贫困的视角出发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杜文平(2002) ,胡进(2002)分别从流动人口子女的价值观或心理状况层面进行分析,并对进行教育干预提出多项建议。刘潇潇( 2006)深入探讨了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法理依据,透析我国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保护的现状,寻求促进和保障实现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权的对策。郭珊珊、周谊(2007)则从分析美国“隔离但平等”案件的判决出发,认为农民工子女也应该享受和城市子女同样的教育权利,否则就是违反《义务教育法》。
(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除了对应然层面进行理论分析之外,抽样问卷和访谈是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中一直应用较多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很多研究者注意使用其他方法辅助研究,如梁在、陈耀波( 2006 ) 发表文章对1995 年广东省农村—城市流动人口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村儿童的教育存的问题 2.doc
-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程教育卫星接收机的调试.doc
-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程教育教学课件(电视教学节目)审定表.doc
-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育滞后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探索.doc
- 农村初中学生诵读典诗文情况的调查问卷.doc
- 农村初中生语文阅习惯的培养小课题研究.doc
- 农村初中英语写作学有效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doc
- 农村初中英语写作学现状及对策的探索.doc
- 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设座谈会主持词.doc
- 农村卫生工作是我卫生工作的重点.doc
- 注册验船师高频真题题库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高频题库带解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试必备资料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精选题库带分析2025.docx
- 注册验船师考前冲刺必刷题附答案2025.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0讲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7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检测)(原卷版) .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3讲 生物技术与工程(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