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酶的应用 酶参与了生物体内所有的生命活动和生命过程 执行具体的生理功能-唾液、胃液中的消化酶,凝血酶等 清除有害物质,起保护作用-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协同激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发挥信号转换,传递与放大作用,调节生理功能-蛋白激酶 催化代谢反应,建立各种各样代谢体系与代谢途径-葡萄糖、氨基酸、核酸代谢 酶是生物学有力的研究工具 基因工程工具酶 基因组学 蛋白组学 酶和工农业生产与医学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 工业用酶:淀粉糖业 农业用酶:饲料 医疗用酶:蛋白酶 检测试剂 抗病毒等新药物开发 Contents of chapter 10 Contents of chapter 10 10.1 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 用酶进行疾病的治疗 用酶制造各种药物 10.3 酶在轻工、化工方面的应用 用酶进行原料处理 用酶生产各种轻工、化工产品 用酶增强产品的使用效果。 10.4 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 废水处理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可降解材料开发 10.5 酶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除去细胞壁 大分子切割 大分子连接 酶在大分子切割方面的应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在特定的位点上,催化双链DNA水解的磷酸二酯酶。至今为止已发现的核酸内切酶有300多种,已成为基因工程中必不可缺的常用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表现在它能够识别双链DNA中的某段碱基的排列顺序,并且只能在某个特定位点上将DNA分子切开。 DNA外切核酸酶:这是一类从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末端开始逐个除去末端核苷酸的酶。这些酶中有些可以从DNA链的5’﹣末端开始作用,有些从3’﹣末端开始作用,有些则可同时作用于5’﹣末端和3’﹣末端。 碱性磷酸酶:可以除去DNA或RNA链中的5′﹣磷酸。在基因工程中主要用在为防止质粒DNA的自我环化而除去5′﹣磷酸,或在用32 P对DNA或RNA进行5′﹣末端标记之前除去5′﹣磷酸。 核酸酶S1:该酶作用于单链DNA或RNA。在基因工程中,用于从具有单链末端的DNA分子中除去单链部分的核苷酸,而变成平整末端的双链DNA。在以mRNA为模板,合成互补DNA(cDNA)时,往往会发生“发夹状”环,用核酸酶S1就可使这些“发夹状环”除去。 自我剪切酶:是一类催化本身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核酸类酶。具有自我剪切功能的R酶RNA的前体。它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催化本身RNA进行剪切反应,使RNA前体生成成熟的RNA分子和另一个RNA片断。 RNA剪切酶:催化其它RNA分子进行剪切反应的核酸类酶。 酶在分子拼接方面的应用 许多酶都具有分子拼接能力,能将两个或多个分子连接在一起而合成较大的分子。这些酶类在生物体内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催化各种各样的生物合成反应。 DNA连接酶 DNA聚合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反转录酶 蛋白酶 脂肪酶和酯酶 自我剪接酶 生物抛光是一种用纤维素酶改善纤维素纤维制品表面的整理工艺,以达到持久的抗起毛起球并增加织物的光洁度和柔软度 乙酰 -DL — Ala L — Ala +乙酸 乙酰 -D — Ala Aminoacylase 氨 基 酰 化 酶 泵 储 罐 反应产物 离心机 消旋反应器 固定化酶柱子 晶体 L-Ala L-Ala A-D-Ala A-L-Ala A-D-Ala 酶制剂在国外饲料工业中得到不断应用,不仅提高了饲料原料的转化率,也促进了对饲料的消化。 植酸酶Bio-Feed? Phytase ( Ronozyme? P ) 主要用于提高植酸磷的消化率,并相应改善钙和其它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放量,有益环保。 酶水解了毛根部的毛囊蛋白而使毛松动脱落。蛋白酶分解皮纤维间质中的可溶性蛋白质,使皮纤维进一步松散软化。 加速蛋白质的分解 染色温度降低 皮革脱毛与软化 加酶洗涤剂 生丝脱胶与羊毛染 蛋白酶 在脂肪酶催化下,己二酸(或癸二酸)与蔗糖在己烷溶液中进行酯化反应,能够生成聚糖酯高聚物: 现代基因工程的创始人P·伯格(美国,1926-)在1960年以敏锐的科学预见力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创造出一种人工方法,把外界的遗传基因引入动物体内,以达到改变遗传性状和治疗某些疾病的需要呢?1972年,伯格把两种病毒的DNA用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再用DNA连接酶把这两种DNA分子连接起来,于是产生了一种新的重组DNA分子,首次实现两种不同生物的DNA体外连接,获得了第一批重组DNA分子,这标志着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伯格因此获得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 目的基因 基因载体 重组体 分 切 接 转 筛 D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五章投资分析(1-97)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基因表达的调控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基因突变(讲课用)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详细分析.ppt
- 第五章图像变换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解毒药详细分析.ppt
- 第五章图形创意的实际应用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晶状体病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练习题详细分析.ppt
- 第十章泌尿系统详细分析.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