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原创精品课件2:文本10劝学(节选)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介词,从 介词,比 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递进,并且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连词,表因果,因而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日”,名词作状语, 每天。 “上”,名词作状语,向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水”,名词用作动词, 游水。 “高”,形容词用作名词,高处。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行。 疾劲,强,大。 借。 “ ”,使动用法,使……弯曲。 蟹脚。 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鸟兽的爪和牙。 安身,托身。 两个词,用,因为;心,精神。 六、特殊句式 (1)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__________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 (3)青,取之于蓝。 _____________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__________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_____________ (6) 以为轮。 __________ 判断句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 七、名句名篇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 (《劝学》)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_____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作有《______》20卷,共32篇。大多数是他自己的著作,一小部分是他的弟子写的。这部书集中反映了____________和他的__________。 况 卿 战国末期 儒 思想家 教育家 荀子 荀子的思想 文章风格 2.资料链接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林立,相互进行辩难说理,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唯物主义的角度,阐释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反对天命论,主张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就是阐述后天的学习能弥补认识的不足,从而鼓励人们努力学习。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 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散文,正是荀子认识论思想的集中体现。 课堂互动探究 1.“学不可以已”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围绕“学不可以已”展开论证的? 【提示】 文章开头以“君子”的名义,提出“学不可以已”,这是全篇的中心论点。它包括了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学习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是对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先用“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客观事物 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比原来提高。接着又用 木为轮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还可以彻底地改变原来的状态。最后以“故”联系上文,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普遍的道理,推论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2.木材从非常直的状态经过火烤变成了弯曲的车轮,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 说明了事物后天可以改造。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即人不断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3.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几个比喻?可以分成几个层次?从什么方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提示】 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成败 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