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经络学说 经络学: 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针灸的关系最为密切。 主要以腧穴的临床应用为依据,阐述人体各部之间的联系通路,即体表之间、内脏之间以及体表与内脏之间,由于经络系统的联系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学说的来源 针灸、按摩、气功等方法都是用于治病的,从疾病症候的表现又可反映气血运行的异常现象。把病痛出现的部位直接与“脉”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上下内外相通的病理概念。所以,在《脉书》(1984年,出土)中每一经脉或络脉,于循行路线之后都有相关病候的记载。 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 管调整人体功能的带状结构。 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 体功能的网状结构。 ※ 筋膜组织和小血管是经络的组织结构; ※ 神经、血管、淋巴管是经络的作用途径; ※ 调整人体功能是经络的效应表现。 概念: 经络是经脉及络脉的总称,是人体 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 的径路和通道。 经脉和络脉的主要区别: ★经络系统: 二、经络系统的构成 (1)经络作为运行气血的通道,是以十二经脉为主,其“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将人体内外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系统 (2)经络系统的形成过程 经络从简单的概念逐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很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经络的命名,脏腑属络及其与天地相应等各部分。 据古代文献的记载,经络理论的形成过程,先是见于《脉书》较为简单的人体四肢与头身间的联系,其后才是见于《内经》的成为系统全面的人体各部与脏腑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相应关系。 ⑴含义:系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是经络 系统的主体,又称为 “十二正经”, 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1、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名称 (1)十二经脉的名称 是古人根据阴阳消长所衍化的三阴三阳,结合经脉循行于上肢和下肢的特点,以及与脏腑相属络的关系而确定。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1.四肢的分布 1.四肢的分布 2.躯干的分布 3.头面的分布 头面部分布规律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2.交接规律: 互为表里的阴阳经在 手、足末端相交接。 同名的阳经在头面交接。 互相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有阴阳表里属络的配合关系; 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有五行属性; 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十二经别 1. 概念: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 2.十二经别分布 3.十二经别功能 加强了经脉所属络的脏腑在体腔深部的联系; 加强四肢与脏腑、头面的联系; 尤其是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 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十二经别络: (1) 加强表里两经的联系 (2) 沟通表里两经的经气 (3) 补充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十二络脉、十二经别的区别 十二经筋 1.概念: 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2.分布特点: 3.作用 约束骨骼 屈伸关节 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 经筋病三大主症: ①疼痛 ②功能障碍 ③经筋局部病变等 十二皮部 1.概念: 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3.作用 与经络气血相通,是机体的卫外屏障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2.奇经八脉的特点: 3.作用: 任 脉 任 脉 督 脉 督 脉 冲 脉 冲 脉 “一源三歧” 带 脉 带 脉 维 脉 维 脉 跷 脉 跷 脉 三、经络的生理与病理 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冲脉皆 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 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 “一源三歧”。 “一源三歧” 冲脉 督脉 任脉 “阳脉之海” 十二经之海 “血海” “阴脉之海” ※ 同起于胞中 同出于会阴 经脉循行 带脉起于季胁部,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胆经穴),横行绕身一周。 功 能 ① 约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酸性水汽提装置技术改造分析.doc VIP
- 《临建标准化箱式房技术标准》2014.7.12印刷版.pptx
- 《电动汽车底盘测功机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学术).doc
- 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天天练_每页100题(打印版).docx
- 北京大学初党练习试题附答案.doc VIP
- 乌兰察布城规划管理技术规定.doc
- 品管圈PDCA案例-提高成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pptx
- ZTE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战略管理分析报告.docx VIP
- 中国船级社规范 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与设备规范 2022(272).pdf VIP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中学校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