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 物生活与习俗的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 物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黄石20中 历史学案 编制人 王楚清 审核人 使用时间2011年5月上旬 学生姓名 第 小组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结合本学案和课本,预习自学本课内容,“知识梳理”部分不得在学案上写答案,可在课本上勾出,力争全部掌握,准备在课堂上脱离课本展示。 2、重点是“对外开放的格局”,记住基本知识、理解基本概念。要理清建国后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变化轨迹。 3、认真思考并写出【课内探究】,准备讨论和展示 【学习目标】 课标解读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本课系现在高考的热点。 探讨社会政治经济与意识的相互影响。 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进步潮流。 【考点梳理】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城市: ①衣_____。 ②食_____。 ③住_____。 ④风俗习惯______。 农村_____。 2.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活新风尚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尚的主流_______。 3.改革开放后 (1)吃______ (2)穿______ (3)住_______ (4)风俗习惯______ 【我自学后的疑问】 【知识库】 1、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进入近代以来,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男子服饰的变迁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3、女装的变迁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之后,人们的审美观发生重大变化,女性服装开始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旗袍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方服饰的长处,对旗袍进行了多次改革与创新,使旗袍脱离了原来的式样,受到广大女性的欢迎,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20世纪下半叶,男女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在讲究艰苦朴素的氛围下,民众服装趋于单调。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由封闭走向开放。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因素包括:经济体制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治制度的变革;科学革命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的影响. 以鸦片战争为转折点,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受到西方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商品侵略和资本侵略,西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习俗也随之传入我国。最早认识到中国落后状况的有识之士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随后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先后通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使国人进一步了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思想文化,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 从“衣”的方面来说。人们的衣着服饰基本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审美价值取向。首先,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逐渐进入城市居民生活。其次,辛亥革命期间,青年学生率先剪掉象征清王朝的辫子,表示反对封建专制的决心。经过改制的中山装受到维新人士的欢迎。第三,20世纪20、30年代,服饰有了更大变化。在服装变化中,穿洋装是一大时尚,这不能简单地归于崇洋的倾向。民主制的确立激励了人们对西方民主社会的向往,人们醉心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由这种思想建立的生活方式代表社会的前进方向,洋装是文明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喜爱。社会实践的结果是,洋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未取代中国服装,而是促进了中国服装的改良。中山装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以西服为模本,改大翻领为立领,四个贴口袋,五个扣。女性服装一改宽大直筒式的满装,依照西方的人体曲线美加以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这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审美和价值观念,结合中国传统的某些形制而创作的新服饰,可谓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穿什么,不穿什么是个人行为,一些先进的思想家们把个人安排生活的自由视为个体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人权力。个性解放的呼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生活欲望,在穿着

文档评论(0)

qnc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