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何申报科技成果 贵阳中医学院科研处 郑亚玉 科技成果的概念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 科技成果申报程序 科技成果鉴定 科技成果登记 科技成果申报渠道 科技成果申报要求 科技奖励推荐书填写技巧 科技成果申报常见的落选原因 一、科技成果概念 科技成果指对某一科学研究课题,经过实验研究或调查考察等一系列脑力、体力劳动,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创造性结果。 医学科技成果指人们对人体本身、疾病现象和生存环境新的见解、规律的发现及制约其相互关系的手段或技术方案。 科技成果将人们未知、未有、未用变为已知、已有、已用。 科技成果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二、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 早在50多年前,我国就建立起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从1950年到1966年,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奖励条例》等重要条例,初步创建起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 1978年开始,我国对于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条例》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的科技奖励条例。而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则进一步奠定了科技奖励制度的法律地位。 90年代末,奖励项目过多,部门、地方和境内外社会力量重复设奖等问题都影响了获奖项目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些情况,1999年国家对科技奖励制度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 国务院第265号令发布施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 ——第一项改革 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完善国家级四大科学技术奖 1、只设一、二等奖,奖励项目从每年800多项减少到不超过400项。 2、加强奖励力度:一等奖9万元(原6万元);二等奖6万元(原为3万元)。 特殊规定:除国防部、国家安全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立一项科学技术奖之外,其它部门均不再设奖。(根据这个规定,国务院其他部委,各省市政府部门均不再设科技奖励)。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第二项改革 加强对社会力量各种科学技术奖励的管理和指导。 社会力量设立面向社会的科学技术奖,应在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我国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增设特等奖 2003年12月20日,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对奖项设置再次调整,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增设了特等奖。加大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项目的奖励力度,赋予他们更高的荣誉。2003年度科技进步奖的特等奖就授予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 三、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简介 奖励的层次: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 奖励的种类: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 奖励的形式:精神奖励(证书) 物质奖励(奖金) 我国现行科技奖励制度简介 国家级五大科学技术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国家自然科学奖 3、国家技术发明奖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首次设立(2000年):提升奖励的庄严性和权威性,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奖励的最高奖项。 授予对象: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授予人数:每年不超2名。 奖金数额:500万元。其中,50万元属获奖者个人所得,用于改善生活条件;450万元由获奖者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 颁发奖励者: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2000年度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 得 者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2001年度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 2002年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怡濂 2003年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 2005年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 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 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 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获得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 2006年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 员李振声被授予中国 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如何快速看懂国外机械图纸解析.doc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复习解析.doc
- 如何快速确定字的部首解析.ppt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考前模拟题解析.doc
- 商业银行经营学期末复习提纲解析.doc
- 如何快速拓展市场解析.ppt
- 生物与环境(正式)14解析.doc
-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析.ppt
- 生物制药与专利解析.ppt
- 生物制造技术解析.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