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诗歌的象鉴赏.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古典诗歌的象鉴赏

参 评 论 文 浅 谈 古 典 诗 歌 的 意 象 单 位:巢湖市柘皋中学 作 者: 王 新 梅 时 间:2007年4月 浅 谈 古 典 诗 歌 的 意 象 摘要: 鉴赏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意象的鉴赏,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寓意,相同的意象也可寄寓不同的情志。了解古代一些常见意象的蕴意,对于鉴赏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意象 寓意 延伸 正文: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有相当难度的题目,考生往往把握不了鉴赏的方法,因而极易失分。古诗词鉴赏技巧佷多,理解意象就是一个切入口。如2002年高考题《春夜洛城闻笛》要理解题目中“折柳”的含义,关键就是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如果“柳”的意象把握了题目便能迎刃而解了。因此,了解一些中国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对于增加中学生文化积淀,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很有必要。 中国诗学一向重视“意”与“象”的关系,亦即“情”与“景”的关系。简单地说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既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既“意象”。一般来说,诗人多取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托情思,作为意象。意象在古典诗歌的鉴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意象作一些探讨。 一、常见意象的寓意 1.树的意象 (1)柳者,留也 其实,柳本身并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在别离文学作家的笔下,它总是那样的多情。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首开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中的少妇也许是在后悔自己没“留”住夫婿,而让自己独品寂寞之苦;“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无名氏在诗句中借柳表达对行役繁重的怨恨:“花信来时,恨无人似花依旧。又成春瘦,折断门前柳。”晏儿道的《点绛唇》词中萦绕着对“似花依旧”故人的思念。人们送别折柳写柳,这是因为“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的缘故。而古人客运主要是船,送行多在码头水边,生在水边的杨柳自然是送别的见证物,所以,古人常折柳送别。又因“柳”者,“留”也,这一字音上的联系,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这便足以使“柳”获得别离文学作家的青睐,更何况它那长条依依的体形,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天然姿态。 (2)松:高洁 陈毅有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3) 梧桐:凄凉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像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一个被剥夺清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鱼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写悟桐更见环境的冷清、寂寞、悲凉。 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2.鸟的意象 (1) 杜鹃:不如归去 杜鹃的叫声多种多样,播种时节,人们听到了类似“布谷、布谷”的声音,便认为这是叫他们别误农时,因此杜鹃又叫“布谷鸟”;不得志的古人听到另外一种杜鹃的声音又说的那声音是“不如归去”,而有关望帝魂化杜鹃,泣血悲啼的“汶阳归”传说更为杜鹃这一意象增添了几重凄楚:相传,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魂化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杜鹃枝上杜鹃啼》(周瘦鹃)一文中曾说杜鹃是“天地间的愁种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首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子规即杜鹃鸟。起句即写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的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凄清的景物寄

文档评论(0)

vdi9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