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国外民俗学的发展
1846年英国学者汤姆斯创立folklore学科(民俗学)
德国格林兄弟搜集民间故事,出版著名的《格林童话》(《儿童和家庭故事集》)格林雅各布.docx
芬兰的国学,一流的民俗档案馆、民俗村
19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500多所大学开设民俗学课,10所大学有博士学位,成为世界民俗学中心。
AT分类法(阿尔奈—汤普逊《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日本民俗学创始人柳田国男
韩国文化部:有形文化财与无形文化财
(二)中国民俗学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民俗典籍,《中国民俗史籍举要》700多部。
宣统二年,张亮采《中国风俗史》,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风俗史著作。
中国现代民俗学
1、北大时期 2、中大时期 3、杭州时期
4、抗战时期 5、民间文学时期 6、1997年以后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oc
第二节 民俗的定义和范围
(一 )中国古代的风与俗
风:地方性 如“国风”“ 陈诗以观民风”
俗:1、习,鸟的飞行练习,指仿效、传习,有延续、习染之义,后来延伸为民群的习性、习惯。《礼记》“入国而问俗”
2、欲,与娱通用。
风俗:荀子“入境观其风俗”,《风俗通义》应劭“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
(二)对“民”的理解
民族
古人(指未开化野蛮人)
农民(和文盲、其他无产者)
劳动人民
某一社会群体
全民(任何一个人)
(三)民俗的定义
狭义的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 2、精神文化说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一切民俗属于民间文化,并非一切民间文化都是民俗
对民俗广义理解的四个前提:
1、传承性。民俗事项是世代传承下来的,同时继续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事项。
2、模式性。是已经形成了许多类型的事项。
3、集体性。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事项。
4、反复出现的深层文化现象。
民俗的定义
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约定俗成的风尚、礼节和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性格特色及其文化传统的反映。
意义:
以最广泛的民众为中心
先进民族、后进民族兼顾
世代性、现代性兼顾
以研究传承规律为重点
(四)民俗的分类(四分法)
经济或物质民俗(生产、商贸、饮食、服饰、居住、交通、医药保健等)
社会民俗(社会组织、人生仪礼、岁时节日、民间娱乐)
信仰或精神习俗(民间宗教与信仰、巫术、禁忌、迷信、民间舞蹈和美术工艺)
语言民俗(民俗语言和民间文学)
四大部类之间不是截然分开,互相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有机联系。中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oc
第三节 民俗学学科性与方法
一 民俗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
民俗学与民间文学
民俗学与语言学
民俗学与历史学
民俗学与民族学
民俗学与社会学
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
语言与民俗的关系
语言与民俗都是社会文化现象,关系密切,虽然隶属两门不同的学科,但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
西方神话学家曾以语言学为工具进行民俗学的深入研究。
语言是民俗的载体,生活中有大量的民俗事项是以口头的形式传播和交流的。
语言本身也是民俗现象。某一地区的方言或民族语言本身体现这一地区和民族的民俗特点。
民俗语言是民俗中一类,包括熟语、口彩与口头文学,语言的研究有助于民俗事项的理解。同时,民俗也反映着语言的变迁,民俗研究对语言学特别是方言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两者都使用田野调查法等。
二 研究方法
(一 )调查法,也叫田野作业法。实地考察,采录民俗,深入调查,以获取第一手民俗资料,使民俗学研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20世纪初期,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民俗学研究新方法——田野调查法,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通过田野调查,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通过实地生活经历,掌握各种民俗事项的背景、存在和使用的场合、环境、态度等。
(二)文献学法:查找研究古代文献中的民俗资料,是前人的直接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是对调查法的补充。
(三)比较研究法:1纵向比较也叫历史比较法,把历史上有关联的民俗事项相比较,找出某一民俗事项的历史联系和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变异和原因。2横向比较,也叫类型比较,历史上没有关联的民俗事项做横向的排列比较,探讨它们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第二章 民俗的特征
第一节 民俗的形成
不是凭空产生或天才的杜撰,而是“民”集体生活和智慧的结晶。
从形成原因看,主要受以下五种因素影响。
1、 经济基础
2、 政治思想
3、 地缘
4、 宗教
5、社会心理
第三节 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 民族性
指民族的区别,同一民俗事项在不同的民族中具有不同特点,不同民族中有不同的民俗事项并世代传承。
二 共通性
各民族的民俗在形成过程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