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皮肤病分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病因病机 唇风之名出自《外科正宗》卷四:“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宜铜粉丸泡洗,内服六味地黄丸自愈。” 本病因阳明胃经风火上乘,脾胃湿热壅盛,上蒸于口唇而发; 或因禀赋阴虚,血虚化燥,不能上荣所致。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原因尚不明了,认为本病常伴有脂溢性皮炎、皮脂腺异常症、齿槽脓肿,或有舔唇、咬指甲的习惯。 某些具有致敏物的唇膏、牙膏,有些含有抗生素或有其他药品的漱口水。 或某些食物(如咖啡、橘子汁、番茄汁等), 或香料、纸烟等也可能致敏唇红而发生本病。 因此,日晒、风吹、气候干燥、舔唇、咬唇、口红等是本病的常见诱因。 四、鉴别诊断 1、接触性唇炎:是唇部或其周围的皮肤接触某些刺激物引起的炎症现象,是一种过敏性疾病。避免接触过敏源可不再发作。 2、光线性唇炎:多见于农民、渔民及户外工作者,与长期日光照射有关。夏季症状明显,日光照射时间长则病情加重,减少日光照射则症状减轻。 3、腺性唇炎:患者常常具有局部肿胀、麻木的感觉。翻开肿大的唇部,可见唇内侧黏液腺导管口微红,有稀薄的或脓性黏液从导管口渗出,呈小水珠状。 五、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脾胃积热 方用双解通圣散 如果溃破渗液明显可加茯苓、薏苡仁、白术、车前子等。口苦干渴者,加沙参、石斛。 2、阴虚血燥 方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 五、治疗 (二)外治 1、民间偏方治唇炎: 用两个不太生的新鲜番茄洗净后榨汁,含在口中两分钟后吐出,重复三次再用清水漱口,每日早晚各一次,约三天,唇炎便会消失。 2、甘草油外涂。清凉膏外用。 3、青黛油 五、治疗 3、针灸: ①毫针法:取穴:地仓、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泻合谷、内庭。 ②灸法:取穴:合谷、承浆。先灸合谷,再灸承浆,三壮。 ③耳针法:取穴:口、胃、大肠、内分泌、心、肝、脾、神门。 五、治疗 4、其它疗法 口唇肿胀糜烂化脓时可用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作湿敷,待渗液停止后可涂环丙沙星软膏或红霉素软膏等抗菌药膏。 口唇出现干燥裂纹时可用曲安松尿素软膏、润唇膏、甘油等涂抹。 唇炎的红肿、发痒、糜烂等急性期可根据医生的指导配合口服赛庚定、扑尔敏等抗敏药物,也可适当服用强地松、地塞米松等皮质激素类药物。 六、预防调摄 1、减少烟酒刺激,少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烤,多食蔬菜水果。 2、宜服健脾渗湿饮料,如用薏苡仁、芡实、荸荠、赤小豆煲汤服。 3、避免日晒,勿舔、咬唇部,风大季节口唇常以油质润之。 面部脂溢性皮炎 一、概念 是一种皮脂溢出过多所引起的慢性红斑鳞屑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面游风”。 第一课件网网站 二、临床症状 面部出现炎性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反复发作。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不良饮食习惯 嗜酒 精神情绪紧张 中医病因病机: 血燥型:外感风邪,郁久燥血 肌肤失养,生风化燥 出现干性皮疹。 湿热型:素体脾虚+饮食不节 脾胃运化失司 湿浊内生、日久化热 湿热外泛面部肌肤。 四、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 2、颜面再发性皮炎 五、中医辨证内治 1、血燥型:鼻翼、鼻唇沟、眉弓部皮疹干燥,有糠秕状鳞屑,瘙痒。头发干燥无光,伴有脱发,头昏乏力。舌红苔薄,脉细。 治则:养血滋阴、祛风润燥。 方药:四物汤合荆防牛蒡汤加减。 五、中医辨证内治 2、湿热型:急性发病,皮损潮红,上附油腻性、黄红色鳞屑与薄痂,痒剧。常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通腑。 方药:茵陈蒿汤。 六、外治 1、局部外搽颠倒散洗剂:大黄、硫磺等分研末+蒸溜水配制,外搽,1日3次。 2、做祛油清洁软膜 3、严重或经久不愈患者加用穴位埋线:中脘,脾俞,足三里,心俞,曲池。 4、针灸:主穴:风池、风府、承山 配穴:肝俞、胆俞、脾俞 5、耳穴:肝、脾、内分泌、枕、肾、肾上腺 七、预防调摄 1、饮食宜清淡,多食水果蔬菜,少食辛辣、油腻、烟酒及甜食。 2、保持每日大便通畅。 3、常用温水及硫磺皂洗脸。 4、生活起居规律,禁熬夜。 5、调整心态,放松情绪。 * * * * * * * * * * * * 敏感性皮肤病 中医美容教研室 黄黎珊 颜面再发性皮炎 一、概念 是反复发生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 二、临床表现 1.好发部位: 最多见于两颧部及两面颊部、额部,严重者可累及全颜面部。 2.皮损特点: 轻度局限

文档评论(0)

3354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