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doc

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会战打响。   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   淞沪会战前后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万余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002年国庆休假期间,我在上海城隍庙地摊儿上,淘到了一本写于淞沪会战期间的留言本。   这册留言本见证了这段历史。   留言本长13厘米,宽8.3厘米,共60页,银灰色和蓝色底子相间的封面四周镶着金边。留言本的主人叫叶佩尧(又名叶家尧),他在留言本的扉页上写道:“开一个簿面,做做纪念吧!”落款时间是“廿六、九、二八”(即1937年9月28日)。   金秋九月,本是暑期结束,学生返校,新学期开始之际。可是,无情的战争打破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梦。此时,淞沪会战已经开战一个半月,中日双方血战正酣。   据《上海通志》记载,1937年9月21日,即留言前一周,战局发生了重要变化,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队退守浏河,转入防御阶段,日军则在这一天西进,逐渐突破中国军队的阵地。   国民政府不得已,下令有关机构撤退。   随着上海大批军民的撤退,这些大学生们被迫在新学期伊始写起了留言。   一位叫梁逸的同学,强抑住内心的苦闷和愤怒写道:“这次我们为了什么要分离,请你想想。”落款是:“梁逸写于沪战,廿六、九、廿八日”。   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这些同窗好友被迫分离。   同学王桐柏写到:“匆匆聚,匆匆去,我们暂时别离,后会有期。”惆怅中饱含着无限的遗憾和期盼。   这本留言册起于淞沪会战,止于1940年,共有47位师友的题赠,绝大多数是1937年9月28日所写。留言用毛笔或钢笔书写,用毛笔书写的留言,或工稳或飘逸,都体现了相当深厚的书法功底。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学生们除了写些人生格言和常见的祝福语,如“青年模范”、“有为青年”、“连抱之材”、“不浮沉于众”等,更多的则是互相勉励报效祖国、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一位叫徐明朗的学生在1937年9月28日写下了当时颇为流行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面相酷似青年周恩来的裕和直抒胸臆,写了两个字:“干吧!”黄炳坤则写下了“艰苦卓绝”四字,抗战的艰难由此可见一斑!   随着战争的深入,抗战越来越困难,又有同学离别。1938年10月26日,文靖写道:“我们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坚韧!奋斗!苦干!前进!目前的失败是促成我们将来得到最后的胜利的座右铭!”这段留言,文靖特别注上了“座右铭”三个字。当时武汉会战失利,悲观情绪弥漫在各个阶层,这段留言却体现了青年学子们抗击日军的决心和信心,殊为难得。善普同日写道:“在黑暗的今天,当牺牲我自己去干,苦干、蛮干、拼命地干,如此才不愧我。”爱国赤诚溢于言表。   民国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1940年),又有一位同学在贴上自己的头像后黯然离开,并写下“赠于孤岛(“孤岛”指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日军入侵期间的上海租界)”的字样。同学“耀发”还画了两个行走在重重黑幕中的背影,两人的背上分别写有“人人”和“苦”的字样,其中一个“苦”字下面的“口”部内还写有一个“苦”字,人人苦,有苦难言。这是多么沉痛、多么愤懑的控诉啊!   留言本中多数人都贴上了照片,可见那个时代年轻人的风姿。其中一张照片上有“有德照相”的字样,经查,这是民国期间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老照相馆。每每看到英俊的梁逸、浓眉大眼的裕和、美丽的忆秋,我就不由得关注起他们的命运来。10年来,我多次查询资料,以期找到这些人的下落,但仅找到了王桐柏、王永川、抱一、陈映霞、瞿曾传、韦彦生等人的一点线索。如王桐柏在解放初去了台湾;王永川参加抗战到了郑州,并写下了《日寇轰炸郑州目击记》;“抱一”的墨迹与民国著名油画家、教育家陈抱一的落款极为一致,簿中许多同学擅长绘画,是否为陈抱一弟子也未可知。网上有与留言本上瞿曾传同名同姓者的信息,据上海近郊崇明县庙镇官方网页地方史资料记载,1998年,瞿曾传已去世,其爱人、美籍华人徐素仪来探访其生前在当地创办的一所小学,并向该校捐赠书籍。此事被记入当地大事年表中。我还从网上查到一个和留言者同名的韦彦生,抗战时在湖北阵亡,籍贯为贵州荔波县,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接近,韦彦生和叶佩尧分开后很可能参加了抗战,在战争中阵亡。   留言中还有几幅铅笔画。方育青画了迪斯尼的米老鼠,可以看出上海作为“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