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南篇:老区需要真支持.doc
                    海南篇:老区需要真支持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海风习习、椰树摇曳的海南,如今已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曾是一片革命热土——无数琼海儿女曾手持步枪和自制的椰子壳手榴弹奔赴战场,英勇杀敌,掀起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7月5日,“中国梦·老区行”媒体采访团来到这里,探访祖国最南端老区人民的情怀。 
  不忘红色精神 
  “海南可是洒满烈士热血的宝岛啊!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有2万名烈士,被日寇杀害的百姓有50万,当时,整个海南岛的人口才250万。”提到海南老区为革命做出的牺牲,海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老促会”)名誉会长王信田有些动情。 
  在海南的革命先烈中,最出名的便是红色娘子军。海南的方言,管男人叫公爹,女人叫衣服,在家里,男人的权威不可动摇,女人却要承受沉重的性别压迫,这也造就了海南女性坚韧的性格和潜在的反抗精神。 
  1931年5月1日,中国第一支妇女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军特务连在乐会县(今琼海市)成立,100多名穷苦的女子为反抗封建压迫、争取男女平等,勇敢地拿起枪。在那之后的500多天里,红军中的这支娘子军除了保卫领导机关、看守犯人,还在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战役中消灭日寇,威震海南岛。 
  位于琼海市加积镇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中,如今矗立着一座6米多高的花岗岩雕像:一位目光炯炯的红军女战士脚穿草鞋、肩背竹笠,仿佛正风尘仆仆地向人们走来。她身后的纪念馆里,陈列着3000多幅珍贵的照片,以及当年娘子军穿过的草鞋、缴获的敌军大炮等珍贵文物。行走其间,让人耳畔不由响起电影《红色娘子军》中那段经典的旋律:“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 
  三亚市西部的梅山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37年这里成立了梅东第一个党支部,此后,56名梅山儿女在战争中英勇牺牲。如今,他们的名字被刻在了梅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其中的9位英烈则永远长眠于纪念碑后的石棺中。 
  7月5日,老区行媒体团来到陵园瞻仰先烈,正好遇上一群自发来此重温入党宣誓仪式的村民。人群中,一位身着紫色套装、头戴草帽的老太太格外显眼。炎炎烈日下,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烦躁的表情,而是一脸平静,一板一眼地宣读誓言。像这位老太太一样不忘革命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在一户农家院里,老区行媒体团见到了80多岁的孙老太。她满头银发,穿着一件盘扣的白布褂子、利索的九分黑裤子,显得格外精神。见记者要拍照,这位曾经的琼崖纵队女兵立刻站得笔直,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住在孙老太附近的黎亚宝,今年78岁。他坐在轮椅上回忆起父辈当堡垒户的经历。当时,日军控制了所有村镇,到处抢掠抓人,黎家和其他4户主动提出,将自家变成子弟兵坚不可摧的藏身“堡垒”。每次有子弟兵前来躲避,黎亚宝全家人会挨个儿做自我介绍,再根据年龄排好辈分,以应付敌人突如其来的盘查。 
  在梅山革命史馆中,记者还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三亚市老促会会长孙治福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民主动捐出来的,为的是教育后人,不要忘记革命精神。”在史馆多功能厅,村民们自发组成的表演队表演了歌舞《梅山之光》。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五六十岁,但舞步轻盈,丝毫不输给身旁的年轻人。孙治福说,虽然是义务演出,队员们却非常卖力,毫不计较。即使在农忙时节,他们也是日间劳动、夜间彩排。“以小见大,这就是梅山红色精神所在。”孙治福感慨地说。 
  落后是因为领导不重视 
  在红色精神的感召和推动下,海南老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海南老区农民收入增长不少,总脱贫人口超过18万人,通电率达到了100%。”王信田说,这其中,海南的特色产业功不可没,但他很清楚,老区落后的事实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他直截了当地指出,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不少领导对老区根本不重视,认识也不够。“不少领导搞形式主义,并不是真的关心老区。”他回忆说,有一次,海南省的一位常务副省长出席老促会的汇报会,结果从会议开始到结束,一次也没有说对老促会的全名。第二个原因是投入不足。“海南有许多革命文物。比如海口市的一座小庙,建于1931年,是革命先烈们向百姓宣传思想理念的地方,现在因年久失修变得破烂不堪。老促会提出修庙,得到的答复却是‘没钱’。其实,不过万把块钱,从三公经费里挤点出来不就行了。” 
  想到现在海南老区面临的几大难题,王信田皱起眉头:首先是行路难,比如东方市就有一个村,到现在还没通路;其次是喝水难,直到现在,还有64万老区人没喝上安全水;看病更是大问题,虽然许多村都建了卫生室,但“没有医生护士,就一个空屋子”;基础设施也亟待改善,他们之前去过一个村庄,家家户户都没厕所,整个村也没有公厕,男男女女只好在野外上厕所。最让人痛心的是上学难,“我们去过一个初中,一张桌子坐10个学生,书都摆不下。住宿的孩子更可怜,一张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