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琳爱:因为爱,只有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牧琳爱:因为爱,只有爱.doc

牧琳爱:因为爱,只有爱   一个美国老人,卖掉全部家产,远赴中国农村,14年中行善无数。她说她虽然是一个美国人,但是有一颗中国心……   今年5月6日,秒秒如金的央视新闻联播,拿出4分27秒——总时长的近1/6——悼念一位刚刚去世的美国老人。这位老人不是官员,不是学者,也不是明星,她只是山东一个小村里的一个住户;但是,这位老人的身世充满传奇,她的无疆大爱更是感人肺腑……   这位传奇老人名叫Eunice Moe Brock,金发碧眼,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她的身上没有一点点中国血脉,但她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却始终与中国息息相通、水乳相融。她在中国出生,在中国度过童年;之后的60多年,她只能与中国隔洋相望,却又始终魂牵梦萦;耄耋之年,她变卖家产,只身回到中国,回到童年的故乡;14年来,她为这里的乡里乡亲尽献爱心,实现着自己13岁时许下的诺言……   这位美国老人有一个伴随了她一生的中国名字:牧琳爱。   在中国13年的所见所闻,让这个美国女孩对东方这片土地充满了深爱,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充满了同情……   牧琳爱的中国缘要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之前。   1902年,牧琳爱的父亲牧恩鸿与母亲在从美国来中国的远洋轮船上邂逅。同为传教士,同样的志趣,他们很快相爱并且成婚,之后,五个可爱的儿女相继在中国出生。牧琳爱排行老四,1917年8月11日出生在河北省的北戴河,之后一直跟着父母生活在山东聊城。   那时的中国,内忧伴着外患,天灾伴着人祸,战乱频繁,贫穷落后,民不聊生。年幼的牧琳爱,看到的也满是贫困、饥饿、瘟疫和混战。父母卖掉亲生骨肉,穷人冻死在马路边,这些人间惨剧深深刺痛着这个小女孩的心。善良的父母经常为穷人捐衣物捐食品,但不过是杯水车薪;小琳爱对身边那些忍饥挨饿、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更是无力相助。2006年,90岁高龄的她在济南参加“感动山东200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会时,曾激动地说:“我小时候住在聊城农村,那里很穷,很多人都饿死了,那时我小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就想长大后一定会再回来!”   1930年,牧琳爱一家离开中国,在回美国的船上,父亲严肃地对几个孩子说:“中国人民勤劳、善良,可惜就是活得太苦了,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回到这里来帮帮他们。”   这句话,牧琳爱深深地刻在脑海里;但这个愿望,她却用了60多年才能够去实现。   我们儿时都有梦想,但像牧琳爱这样,用大半个世纪,用全部的心血,去实现儿时的梦想、完成儿时的承诺,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回到美国,牧琳爱与家人一起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毕业后,她去田纳西州攻读护理学硕士学位。在这里,她与埃德温一见钟情。但热恋中的牧琳爱仍旧没有忘记自己回中国的梦想,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首先提出结婚后夫妻两人要一起去中国定居的要求。   那是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中国仍旧处在战乱与贫困之中,在如此遥远陌生而且动荡不安的东方国度定居,埃德温实在没有这份勇气。为此,牧琳爱果断地和他断绝了联系。可是,仅仅一个月后,牧琳爱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中不能没有这个男人,她不得不放弃梦想,重新回到埃德温身边。1941年,他们在加利福尼亚结婚。   后来,他们搬到美国北部的科罗拉多州,在这里,他们与两儿两女一起,一住就是38年。一家人和和美美,还拥有一座带花园的别墅和40英亩的私家山林。牧琳爱在当地一家儿童医院工作,从护士做起,因为勤恳能干,最后成为院长。   但是,夫妻恩爱、儿女绕膝,生活优裕,并没有冲淡她对中国的怀念与向往;家务繁忙、工作辛苦,她仍旧关注着大洋彼岸那块遥远却亲切的大地上发生的大事小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她欢欣鼓舞;朝鲜战争爆发了,她黯然神伤;“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她迷茫郁闷,中美建交了,她又看到了回中国的希望……她关心中国,也努力用自己的情怀去感染家人,她给丈夫孩子讲中国的往事与新闻,让他们了解中国、感受中国,从而也爱上中国。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牧琳爱郑重地向丈夫提出了去中国的要求。埃德温没有想到妻子对中国的感情如此炽烈,虽然仍旧没有同意,但许诺合适的时候一定陪她一起去中国看看。   这一等,又是20年。1992年,牧琳爱和丈夫终于来到中国,近两个月间,他们走过中国很多省市,既看到新中国的经济巨变,也感受着中国人不变的淳朴真情。他们还回到聊城。牧琳爱儿时最要好的伙伴、被她称做“有着中国人非常好的品质,让我终生难忘”的周仁杰已经不在了,但周仁杰的儿子和家人非常热情地款待了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在这里,牧琳爱找回了家的感觉。   1998年8月,埃德温去世,牧琳爱与孩子们商量后,变卖了包括别墅、40英亩山林和汽车在内的一切家产,于第二年11月远渡重洋来到山东省聊城市,她要把生命中最后的时光留在中国。那时,她已经82岁高龄。   八旬老人,或无奈地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