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运输:降雨、帐篷与泥浆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资运输:降雨、帐篷与泥浆路.doc

物资运输:降雨、帐篷与泥浆路 7 月22 日晚,漳县灾区的这户人家挤在由三轮车搭成的简易棚里过夜   甘肃地震造成定西市32.393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6.8亿元。灾区安置工作中,帐篷、药品、食物等救灾物资能否及时、顺利送抵灾区,交通成为重中之重。但灾区连续的降雨,崎岖难行的村道给司机、交警、公路工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 帐篷   永星村民张艳红说,地震第一天晚上大概八九点钟运上来第一批帐篷。当时一个12平方米的帐篷里住了25个人,四五家合用一个。那天晚上帐篷里铺的是草,还没有床,小孩儿睡着,大人全都坐着。到第二天晚上好一些,两三家十几个人住一个帐篷。张艳红的大哥张宏伟和二哥张建伟家各有一个不满周岁的婴儿。到了第四天,她家6个大人、3个小孩住在一个帐篷里。梅川镇副镇长李晨星告诉我们,到7月26日这一天,永星村已经收到215顶帐篷。   因为永星村灾民集中,村道拥挤,没有地势开阔处,兰州军区21集团军钢铁红军师铁锤团的官兵只能驻扎在7公里外的车路村。这里距离最远的永星村六社有10公里。灾区降雨前后,他们主要的任务是在各个帐篷周边挖排水沟,并转移处于地势危险位置的帐篷。   相对于永星、永光、马家沟村等重灾区,较轻的灾区如文斗村、辘辘村、底固村、兴文村急缺帐篷的情况更加突出。在住的问题上,轻重灾区都一样,房屋倒塌无家可归。但毕竟,救灾物资的分配得优先考虑有人员伤亡的村庄。为此,灾区群众曾集结起来向前来慰问的领导反映帐篷问题,也曾徒步去梅川镇政府交涉。   7月24日,文斗村村长包建忠告诉我们,该村有1740人,95%的房屋倒塌,还缺200顶帐篷。昨晚不少人搭个塑料布就睡在三轮车上。辘辘村的李有清和亲友开着三轮车来到梅川镇上,一是给地震中去世的奶奶准备丧事,二是买两袋面粉。“吃的还能解决,发了方便面、饼子和大蒜,小孩儿也饿不着。”31岁的李有清有两个儿子,一个8岁,一个5岁,他告诉本刊,“最困难的是住。我们村100多户人,暂时只有20多顶帐篷,有的20个人挤一个帐篷,有的用木头和旧塑料布搭成简易帐篷,还有人就睡在自家面包车里。山上气温低,晚上睡觉没有被子盖,到两三点就冻醒。凌晨4点的温度也就三四摄氏度,早上7点多也只有七八摄氏度的样子。”   李有清告诉本刊记者,他这两天只睡了一个小时。一是他的大家庭40多个人挤在两个帐篷里,老一辈人受了惊吓,晚上睡不着,总是提醒他又余震了。二是夜里常能听到轰隆的声音,那是之前要倒没倒的危房终于垮塌了。三是晚上确实冷得很,担心孩子冻着。   截至7月24日,民政部已累计向灾区调拨3万顶帐篷、6万床棉被、1.5万张折叠床和1万条睡袋,但运输需要时间。帐篷紧缺的状况直到7月27日才缓解。7月26日晚,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现场新闻发布会称,目前抗震救灾工作以抢救人员为主的应急救援阶段已经结束,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由重灾区向次灾区全面铺开。马家沟村的包想金现在4人住一个帐篷。他和两户邻居还找到了一台没被震坏的电视,安装在帐篷里,看甘肃卫视的灾情直播,切实有了“妥善安置”的感觉。 7 月23 日,地震造成的滑坡将通往永光村的道路堵死,经过抢修后,车辆和行人勉强通行 生命通道   “212国道是整个甘肃地震救灾的生命通道,其中殪虎桥是重中之重。”甘肃省交警总队副总队长吴建忠告诉本刊记者。212国道连接兰州与灾区,并在殪虎桥分流至岷县与漳县。帐篷的运输主要走陇海线,甘肃境内暴雨曾导致火车通行一度受阻。救灾物资从陇西县卸下来,同样要经过殪虎桥,再沿212国道南下,直奔岷县。仅7月24日一上午经过殪虎桥的救灾物资车辆就超过200辆,其中大车80辆。由于甘肃省公安厅7月22日当天就下发了交通管制通告,要求社会无关车辆绕行。通过远端分流,救灾车辆得以在生命通道快速通行。   然而,最大的难点在于最后一段。重灾区地处贫困山区,村道路况恶劣。当地老百姓开玩笑说:“中国最差的路况在甘肃,甘肃最差的路况在定西。”救灾物资到了岷县县城,接下来走哪条路送到灾民手中,这是摆在渭源县交警大队大队长张金帆面前的难题。   “根据之前的计划,到重灾区永星、永光的路有两条,一条是走306省道从朱麻滩路口走拉路村到永星村,一条是212国道从梅川镇走下文斗村、车路村到永光村。实际上这两条路,尤其是后面一条路况差,距离远。”张金帆告诉我们,他在去渭源县前,在岷县交警队工作了15年,这地方他相当熟悉。正因如此,领导把最艰巨的任务给了他。   “从茶埠走306省道经红水沟路口进山,到扎马河桥分流,一边可以到永光,一边可以到永星,是条兼顾两边的捷径。这条路是老百姓不到一个月前刚拓宽的,这11公里称得上通过重灾区的咽喉要道。”之后的运输状况验证了张金帆的预判,大部分物资正是走这条“新路”运上了山。   因为灾区是黄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