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形成环境综述.doc
                    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其形成环境综述
  摘要:玻安岩是以富镁、硅及挥发组分,贫钛为其主要特征。与大洋中脊玄武岩相比,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玻安岩来自于强烈亏损的地幔源,通常产于弧前环境。 关键词:玻安岩 地幔源 弧前环境 地球化学 玻安岩首先是由日本学者Kikuchi(1890)在Chichi-Jima岛发现一种高镁硅饱和岩,1891年Peterson将其命名为Boninite(玻安岩)。其后又在西太平洋的若干岛弧(如新喀里多尼亚、新几内亚等)中被发现的,随后,在蛇绿岩中也发现有玻安岩类岩石的产出。研究玻安岩,这对确定与其伴生的岩石的构造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1.玻安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玻安岩是一种按地球化学意义上的分类。该类岩石是一种富Si、Mg和挥发组分、贫Ti的火山岩。目前,对于玻安岩的定义标准还没有达到完全统一。国际地科联(IUGS)[1]将其定义为:w(SiO2) 53%,w(MgO)?8%和w(TiO2) 0.5%;Crawford et al.[2]对玻安岩定义为SiO20.6,或者主要来源于具有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母岩浆的一类火山岩。Hickey[3]等对玻安岩的定义为w(MgO)变化范围大(9%-25%),w(SiO2)下限略低(52%-60%),TiO2的平均含量为0.2%,Mg#值可高达0.55-0.83,同时还具有Ni、Cr含量高(Ni 300×10-6-900×10-6,Cr 100×10-6-450×10-6),富含挥发分(1.4%-3%)和高场强元素Y、V、Zr、HREE丰度低等特点。 对于玻安岩的REE丰度特征有三种型式:(1)LREE富集型;(2)亏损MREE,具U型分布;(3)第三种是LREE亏损型[4]。 2.玻安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 Sun和Nesbitt(1978)[5]对西太平洋玻安岩提出两组分混合模式来解释:玻安岩来自一个不相容元素极端亏损的源岩,由于加入了LREE富集而Ti亏损的物质,才使REE呈U型分布,如果加入的富LREE物质数量多,则可产生LREE富集的型式。而LREE亏损的玻安岩则代表了未受改造或改造很弱的原先亏损的端元组分。张旗(1990)[4]认为玻安岩来自于强烈亏损的地幔源,且富集不相容元素。 对于玻安岩的形成环境,Sun和Nesbitt(1978)[5]指出,低Ti玄武岩是由强烈亏损的地幔源岩的重熔作用形成的。深海钻探证实,西太平洋第三纪的玻安岩产于弧前环境,是在板块消减作用的初期阶段形成的。Bloomer等(1979)[6]认为玻安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广泛的分离作用,产生橄榄石玻安岩-玻安岩-玻安质古铜辉石安山岩-玻安质紫苏辉石闪长岩系列。总之,玻安岩属于俯冲岩浆的产物,目前发现的几乎所有的玻安岩都产于弧前环境,在时间上主要出现在岛弧演化的初期阶段。 3.结论 玻安岩一种是一种高MgO、Ni、Cr、低TiO2、Zr、Y、P和重稀土元素(HREE)为特征,其生成的环境也与MORB不同。玻安岩熔岩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构造指示意义。研究表明,玻安岩产于弧前环境,是在板块消减作用的初期阶段形成的,这对确定与其伴生的岩石的构造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邓晋福,莫宣学,魏启荣,等.三江地区火山作用与特提斯演化[A].莫宣学.三江特提斯火山作用与成矿[C].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24-233. [2]Crawford A J,Fall T J,Green D H. Classification,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boninites[A]. Crawford A J.Boninites [C]. London:Academic Division of Unwin Hyman Ltd,1989:1-49. [3]Hickey,R. L. and Frey,F.A.(1982),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oninite series volcanics:implications for their source,Geochim.Acta,Vol.46.pp.2099-2115. [4]张旗.玻安岩和玻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探讨[J].地球化学,1990,19(3):207-215. [5]Sun.S. S. and Nesbitt,R.W.(1978),Geochemical regularities and genetic significance of ophiolitic basalts,Geology,Vol.6.pp.689-693. [6]Bloomer,S.,Melchior,J.,Poreda,R.,et al.,1979,Mariana ar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