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docVIP

琐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琐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doc

琐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今字与通假字   古今字、通假字的讲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认识和解释一些字例时,容易混淆。当然,中学语文课本里也存在着一些古今字、通假字解释有误或不适宜的现象。下面就我们中学语文课本里出现的一些字例进行分析,看这些字例在课本中分析解释是否合理可取。   一 误把通假字、同义字作为古今字解。下面个例子来进行说明   《愚公移山》(九年级·下 第23课)课文中的 甚矣,汝之不惠。中惠字被解释为惠同慧,古今字,当聪明讲 。即惠字是古字,而本字当为今天的聪慧之慧。先看惠,《说文解字·叀部》中:惠,仁也。从心从叀。从最早的金文看这个惠字的上面部分像一个纺锤。下面是一个心的象形,因此可以看出这是在专心纺线,本义即是专心纺线。   又看慧字,《说文解字·心部》中:慧,儇也,从心,彗声。 儇就是聪慧的意思,同义相授。从《说文解字》提供的古文字来看,慧字从心,从手( )像是在用一只敏捷的巧手纺线,并且在用心的纺,故有聪慧之义。这两个字看似都有纺线的意思,但是它们表现的却不同。慧表现一个人心灵手巧,引申之为聪慧;而惠则是表现对事的态度,用心专一,既有仁惠,又有今天的贤惠之义。所以两字的意义不同。   惠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里的出现的例子《左传·成公二年》中:周子有兄而无惠,不能辨菽麦。 释为聪明,有才智。《列子·汤问》 甚也,女之不惠。中释为:通慧,聪明。《辞海》中有解释①:惠,仁慈;《诗经·小雅·节南山》:昊无不惠,降此大戾。惠,也有给人以好处,如小恩小惠。解释④《后汉书·孔融传》:将不早惠乎?通慧,聪明。查得两字意义上没有联系,只是惠通慧;它们不能当古今字来讲,而当是通假字,慧是惠的假借义。惠是慧的假借字。   二 误把古今字、同义字作通假字解   在课文《三峡》(八年级·上 第26课)中,有这样一句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课文中解释阙(quē)通缺,中断。同样在课文《出师表》(九年级·第24课)中有必能裨补阙漏。被解释为阙(quē)通缺,过失,缺点。   查据这两个字的解释,《汉字源流字典》引《说文》释:缺,器破也。从缶,头省声。本义为残破。从残破的意义引申为缺点,不足。当然,这是无可争议的。   又见《古汉语常用字典》第一义项释阙为:皇宫和前面两边的楼台中间有道路。《史记·扁鹊传》: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第三项解释为:豁口,空隙。《水经注》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这两项都释为本义。第四项解释为(quē)缺,缺点,过错。《与山源绝交书》中:有弛慢之阙。此项当为引申义来解释。   第五项用作使役动词,读曰:jué(掘),挖掘。《左传·隐公三十年》中:若阙地及泉。这和解释,则在改变读音的条件下,改变词的词义、词性。[3](p206)   而《辞海》第二义项解释①阙通缺缺点,错误。《左传·成公二年》:其晋实有阙。②空缺,亏损,《左传·昭公二十年》:过器氏,使华寅肉袒执盖。杜预注:阙,空也。《礼记·礼远》:三五而阙。孔颖达注疏:谓月光亏损。以上解释都是在残缺的意思上引申的。   阙(quē)通缺,不当。缺是器破,有缺口;既而可以比喻为缺点、缺失、缺口、不足;阙是两相对之建筑的空缺,一样可以表示缺点、缺失、缺口、不足等。甚至引申用作使动动词:若阙地及泉。,使地阙,使地空缺。   所以两字的词义在缺点,缺失,缺口上是相同的。因此不能解释为:缺通阙这种说法。   三 误把字形和意义有关的字当古今字解   选自于《世说新语》中的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上 第25课) 有客问元方:尊君在不?这个不字在课文中同样被解析为不同否。 是否、不是、不能,否定副词,用在句末,兼表疑问语气。   《说文解字》解不:不,飞鸟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这个意思很明晰了。否《说文》解为:不也。从口,从不,不亦声本义为否定。   又《汉字源流字典》说《说文》析形不确。不的甲骨文中的字形好像一朵倒置的花萼,由花为开而引申为表示否定的不。同时古不又读   fǒu(否),借作否 又为借义所用。   《辞海》解释不(读fǒu)同否《汉书·于定国传》: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不?陶潜《游斜山》: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解释否第一项:不,否定。《左传·襄公三十年》:吾得见与否在此岁。   从以上资料可看出,不与否同义,但用法有别。   第一、不与否在语法上用法不同,不表示一般的否定意义,同时不字的后面可以跟及物和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9](p264)例如,《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战国策·赵策四》:老妇不闻也。 还有不字后面的名词用作形容词或动词。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有谁敢怨。   第二、否字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字相对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