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利息与利率doc.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doc

第四章 利息与利率 本章重点问题     1.利率的决定机制     2.利率的功能     3.复利与现值的关系及现值的意义     4.利率管理体制包括那些内容 5.各种利率理论的沿革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利息基础理论 一、利息存在的基础 利息是一个古老的范畴。它从属于信用关系,没有信用关系,就不存在利息范畴。信用关系构成利息存在的直接基础。 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有了发展,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形式。由于商品交换关系的发展人们逐渐具有了某些价值意识。因此,在商品交换发展的基础上信用关系随之发生,直接促使利息的产生,当然远古时代的利息与现代的利息的本质并不能简单相并列。 信用关系是一种借贷关系。我们在信用制度部分已经指出,信用的本质是以偿还为条件且在本金偿还的基础上还有一个附加额,这个附加额是对使用本金的“报酬”。显然,这种“报酬”是债权人或授信人贷出货币或实物的直接目的。否则,借贷便失去了经济意义,构成了高尚品行的施仁行为。所以在中世纪,不论教会如何严禁放贷取息,如何把利息看作是违背自然本质和上帝旨意的罪恶渊薮,但聪明的犹太人仍在锱铢必较地收取高利。即使教会本身,也常常违反教规,牟取其高利,马克思所讽刺的高利文教就是这样的典型。因此,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关系,必须具有偿还本金和提供报酬的本质特征。当然,在经济生活中,并不乏不收利息的借贷关系,这毕竟不是具有代表性的信用关系。因此,商品货币关系是利息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信用关系则构成利息存在的直接基础。 二、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过程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超过本金的部分,它是本金之外的增加额。关于利息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西方资产阶级的货币理论认为,利息是时间的报酬。也就是说,利息是由于人们放弃了现时货币的使用权,也即放弃了现时用货币取得享受的一种报酬。有的人则认为,同额货币的未来价值不如现值大,因为由于物价等因素,使未来货币价值降低,因此,为了弥补这个损失,贷出的货币也要收回未来损失的部分。这些理论掩盖了利息的本质规定性,无法说明利息的本质。 利息的本质是由利息来源决定,在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下,利息的本质也表现为不同的经济内容。一般而言,利息是来源于借者或债务人劳动的一部分。 (一)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当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顾名思义,高利贷就是收取高额利息的贷放活动。它反映了高利贷者剥削小生产者、小农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的实质。高利贷利息是很高的,几乎没有什么限制,这与高利贷主要用于生活急需分不开。因此,高利贷利息不仅占有了奴隶、小生产者、小农的剩余劳动,而且剥削了他们必要劳动的一部分,甚至大部分,致使小生产者破产,对古代经济的破坏性很大。 (二)在资本主义社会,生息资本采取了借贷资本的形式,取代了高利贷资本而居于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它反映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称利息为借贷资本的“价格”或“行市”。这种价格或行市是不合理、不正确的,因为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而借贷资本本身就是一定量的货币额,用货币表现货币自身的价值,这是自相矛盾的。如果是一种价格的话,则只能是一种不合理的歪曲的价格表现。但是,这种价格原则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中获得正统的认可,取得“合理”的形式。从现象上说,贷者虽然获得了利息,同时也付出了“牺牲”,承担了风险,也就是说,借贷资本家把他的资本作为“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的能力,把它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就会增加职能资本家的利润。把借贷资本作为商品,则利息作为购买或租赁这个商品的使用权所付出的代价,取得了“合理”的形态。 在资本主义社会,职能资本家把自己获得的利润的一部分以利息形式支付给借贷资本家,作为借入资本的“价格”,因此,利息不过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它反映了职能资本家和借贷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阶级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借贷资本取得了价格形态,所以职能资本家把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两部分。利息作为利润的一部分支付给借贷资本家,余下的部分就是企业主收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分析了这种划分的经济本质。首先,这种划分是因为职能资本家借了别人的资本来经营的结果。其次,由于借贷资本产生的这个效果,所以使得运用自己的资本进行经营的资本家在利润分配上仍作这样的划分,因为他会根据市场上借贷资本的“价格”变动,考虑是否亲自经营自己的资本还是贷出去收取利息合算。如果他自己亲自经营,利息并没有消失,无非是利息归自己所有而已。自然,这种设想从整个社会来看是不合理的,因为如果全体资本家都把自己的资本转化为借贷资本,那就没有利息了。但对个别资本家来说,他则有着较大的选择自由。

文档评论(0)

pea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