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加工理论”研究述评及对语法教学的启示.docVIP

“输入加工理论”研究述评及对语法教学的启示.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输入加工理论”研究述评及对语法教学的启示.doc

“输入加工理论”研究述评及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摘要:学习者如何处理外部语言输入这一问题一直备受应用语言学界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旨在回顾并评析输入加工模式理论,以及由这些理论引发的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外语语法教学启示。   关键词:语言摄入 输入加工 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05   1 输入加工理论共识   在应用语言学界,输入(input)被认为是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正如Gass(1997)所言,“语言输入可能是二语习得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任何人不会在没有接受任何语言输入的情况下学习一门外语。”   1982年,Krashen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理论, 并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这个潜意识过程中,学习者的首要目标是获取语言意义。但是Swain(1985)在对法语项目习得进行研究时发现,可理解性输入并不能使学习者形成对一些语法特征的准确把握,如果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仅关注可理解性输入,学习者在表达语言方面则缺乏流利度和精确度,所以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学习者对于语言形式的关注度上。   Krashen和Swain二人提出的观点各有侧重点,可理解性输入并不会必然引发习得,它却是学习者联接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重要纽带。但是在语言输入加工的具体问题上,各家的观点便会产生分歧。   2 输入加工模式及讨论   语言的输入和摄入是语言输入研究的两个重要的因素,但是输入不是摄入。   20世纪80年代Chaudron将输入加工分为三个阶段:①对语言输入初始感知阶段;②将语义信息解码和编码并纳入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阶段;③最终摄入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学习者首先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进而根据已有的语言系统将所接收的言语或信号进行分析并储存在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之中。学习者运用长时记忆中的语言学规则和知识系统来解释短时记忆中信息。随着短时记忆不断消退,学习者便重新编码并将所形成的抽象语言特征保存下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最终,学习者将输入中的语言信息整合到中介语(interlanguage)系统里。这一输入加工模式详细阐释了学习者从感知输入、理解输入到摄入三个阶段的连续过程,但是这一模式只强调学习者固有的知识和自然顺序假说的重要性,并没有详细解释学习者如何选择语言结构和新规则如何产生。   Sharwood Smiths (1986) 提出的输入加工模式则更加关注输入加工中的习得方面,也进一步细化了可理解性输入的具体过程。学习者在遇到语言输入时会将根据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得出的语义表征,与从语言能力和世界知识得出的语义表征进行比较。随后,学习者对意义表征进行部分调整并形成表层结构。最终,学习者通过将新的表层结构和原来的表层结构进行对比得出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来实现对现有语言系统的调整和重建。Sharwood Smiths 也强调了学习者应该先理解信息再进行语言意义的比较。   在上述两个模式中,Sharwood Smiths和Corder二人不同程度地概括了可理解性输入向摄入转变的过程。这两个模式均表明“注意”(noticing)和“关注”(attention)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最终实现摄入的两个重要因素。   Gass(1997)提出的输入加工模式包括认知、理解、吸收、整合和输出五个阶段。这一模式更精细地区分感知性输入,理解性输入和吸收,而且也提出了学习者在交际活动失败后的斟酌式活动。通过斟酌式活动,学习者会注意到第二语言中某些有问题的特征上,这样输入信息会更容易被学习者理解。与前两种输入加工模式不同的是,Gass强调,“学习者通过对于输入信息的反复斟酌会同时收到关于问题的正反两方面的反馈”,这会便于他们进行假设检验和修正错误。   20世纪90年代,Carroll提出 “自主归纳理论”(Autonomous Induction Theory)模式。这一理论模式将语法分析过程和习得过程进行了明确区分,并强调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由于输入语言中出现不可理解性输入(incomprehensible input)导致了语法分析失败,最终激发了习得机制工作”。   上述四种输入加工模式阐述了可理解性输入和不可理解性输入在从输入到摄入转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同时也强调了“注意”和“关注”在二语习得的输入加工中的重要作用。   Wickens(1984)对认知心理学进行研究表明“人类对外部刺激(stimuli)的关注力是有限的”,所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很难同时兼顾输入中语言意义和形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