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恐龙时代“庞贝城”:火山喷发与化石埋藏.doc
恐龙时代“庞贝城”:火山喷发与化石埋藏
2014 年1 月14 日,印尼锡纳朋火山再度大爆发
记得美剧《生活大爆炸》风格俏皮的主题曲吗?歌词在提及恐龙时这样写道:“恐龙天数已尽,它们尝试跳跃,但是太晚了,它们都死了。”的确如此,面对最高时速700公里、最高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的火山碎屑密度流(Pyroclastic Density Currents),恐龙们无处遁逃。最起码在距今1.2亿年前热河生物群的区域内,恐龙的死亡、遗体搬运与化石完美保存很多情况下与火山碎屑密度流紧密相关,这得到了中美学者最新研究的证实。
2月5日,《新证据表明火山碎屑密度流导致了热河生物群的特异埋藏》一文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姜宝玉在向本刊记者谈及研究的重要性时说:“我们解释了热河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生物群的形成模式。”《科学》、美国《国家地理》等数十家国际知名媒体几乎同时在科学版显著位置上报道了这一成果。
姜宝玉说,火山碎屑密度流是火山爆发时形成的一种微细火山灰(尘)和岩浆气组成的高速炙热流体。简单理解,就是气浪加上火山灰。火山碎屑密度流是火山爆发后造成伤亡最大的方式。20世纪至今,保守统计70%以上的火山爆发导致的人类死亡由其造成。而姜宝玉团队通过在化石及围岩中发现的证据,证实这些中生代陆生脊椎动物同样是被炙热的火山碎屑密度流杀死并携带到湖泊中快速掩埋起来的。
这篇论文的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院士告诉本刊记者:“一些媒体对我们的报道有误解,以为我们一篇论文解决了一个问题,以为热河生物群的恐龙都是这样一种死亡、埋藏模式。其实不是那么简单,除了火山碎屑密度流,其他不同埋藏类型也还很多。任何科学理论本质都是一种假说,这篇文章也是一种假说,我们为这假说找到了证据,并不是排他的。”
作为享誉世界的中生代珍稀古生物化石聚集地区,热河生物群被称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狭义的热河生物群的范围覆盖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的这一地区。这里的化石不仅种类丰富,包括恐龙、鸟类、早期哺乳动物、翼龙、两栖类等,更加为人称道的是其“特异埋藏”。姜宝玉告诉本刊记者:“这通常指动物骨骼信息与软体组织信息都保存完整的化石埋藏,例如羽毛状皮肤衍生物和皮肤印痕等软体组织,看上去十分精美。”
周忠和告诉本刊记者:“在这之前,大家猜测恐龙等动物的死亡和埋藏肯定是和火山有关系,但是具体有多大关系我们不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古生物学者迈克尔·本顿(Michael Benton)如此评价:“姜的团队证明了这种猜测,即火山碎屑密度流对于热河生物群中动物的死亡、搬运、完美保存所起到的作用,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致死因素
“我们用酸把包括围岩在内的化石标本分解成颗粒,发现火山玻璃的形态保存得非常好。最接近恐龙身体的一层沉积物就是火山灰,说明其死于一次或者多次的火山喷发事件,而且首先是被火山灰埋住的。”姜宝玉告诉我们。
热河生物群内不少恐龙和鸟类的死亡与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遇难者有着惊人的相似。邻近那不勒斯的庞贝曾经是古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公元79年,由于10公里外的维苏威火山大爆发,这里一夜之间被火山灰掩埋。“多数陆生脊椎动物化石都呈拳击手状的姿势,它们肘部弯曲,腕部收缩,脊椎微微向前凸,颈椎向后凸。这与人们高温下死后肌肉和韧带收缩所形成的姿势相像。肌肉收缩的姿势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久,直到跟火山爆发后的人类姿势做对比,才想到了这样解释。”
在热河生物群的北票四合屯,有非常著名的鸟化石层。这个层面上,有大约数千只鸟的化石,最密集的地方,一两平方米就有一只鸟。连当地农民都知道,发现一只鸟之后,只要沿着它的头尾方向,走几步就会发现另一个。这种头尾朝东西方向的排列,非常有规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在发表于上世纪末的文章中就提到过这个现象。鸟化石的定向排列与遭遇火山碎屑密度流的遇难者的排列方式一致。火山碎屑密度流是很高速的流体,会像龙卷风一样,把人卷进去,所以当速度减弱,到达露天的空旷地带,遇难者遗体顺着同一个稳定的方向排列。
“这种东西温度太高,流速太快,很多人躲在汽车里、房子里都躲不过去。传统认为,火山碎屑密度流使生物窒息死亡,因为里面氧气含量非常低,以硫化氢、二氧化硫为主。最近意大利的火山学家通过做实验,认为致命的关键因素是高温而非窒息。当然这个观点存在一些争议,因为致死过程相当复杂,但就火山碎屑密度流而言,高温致死成为主流观点。如果窒息死亡,会有一些挣扎的动作,但是相当比例的尸体,几乎没有这些反应,比如说有人在喝水,有人在思考,没有任何反应的时候就死掉,极为迅速。”姜宝玉告诉本刊记者。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