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生命体征的监测.ppt

  1. 1、本文档共1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用氧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做到“四防”:防火、放油、防热、防震,距火炉5米,暖气1米。 2)湿化给氧,防止感染。 3)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多饮水。 4)氧气筒内的氧气不可用空,氧气筒存放时应挂“空”、“满”标志,以防搬错,影响抢救时间。 5)用氧前应先调节流量而后应用,停用时先拔导管再关流量表。 6)停氧指标:缺氧症状消失,血气分析PaO2﹥60mmHg,PaCO2﹤40mmHg,可暂停给氧。停氧后如PaO2﹥55mmHg,Sa﹥85%可完全停氧。如再出现紫绀及精神症状,PaO2﹤50mmHg,应恢复给氧。 再 见! (1)肺牵张反射: (2)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3)防御性呼吸反射: (1)CO2对呼吸的影响: (2)O2对呼吸的影响: (3)H+对呼吸的影响: 机制 由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只有当缺氧严重、二氧化碳积聚到一定程度,才能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或加强,当积聚的二氧化碳呼出后,呼吸中枢 又失去有效的兴奋,呼吸又再次减弱而暂停,从而形成周期性变化。 (三)正常呼吸及其生理变化 1.正常呼吸:16-18次/分,节律规则,呼吸运动均匀。呼吸/脉搏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2.生理变化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性别:女性较男性快 活动:运动时加快 情绪:强烈的情绪变化,如紧张、恐惧、愤怒等 可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或屏气。 血压:血压升高,呼吸减慢变弱;血压降低,呼吸加快加强。 其它:环境温度升高,可使呼吸加深加快。 二、呼吸评估 (一)频率异常 呼吸过速(tachypnea):超过24次/分 呼吸过缓(bradypnea): 低于12次/分 (二)深度异常 深度呼吸:库斯莫(Kussmanl,s)呼吸 浅快呼吸 (三)节律异常 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Cheyne-Stokes)呼吸 间断呼吸 又成毕奥(Biot,5)呼吸 (四)声音异常 蝉鸣样(strident) 呼吸 鼾声(stertorous)呼吸 (五)形态异常 胸式呼吸减弱, 腹式呼吸增强 腹式呼吸减弱, 胸式呼吸增强 (六)呼吸困难 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煽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显著困难,吸气时间延长,有明显的三凹症(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凹陷)。常见于气管阻塞、气管异物、喉头水肿等。 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费力,呼气时间延长。常见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吸气、呼气均感费力,呼吸频率增加。常见于重症肺炎、广泛性肺纤维化、大片肺不张、大量胸腔积液等。 类型 三、护理措施 【目的】1.判断呼吸有无异常 2.动态监测呼吸变化,了解病人呼吸功能情况。 3.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 (一)呼吸测量 【评估】 1.病人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 2.有无影响呼吸测量的因素。 3.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计划】1.用物准备 秒针表、记录本、笔、必要时备棉花。 2.病人准备 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保持自然呼吸状态。 3.环境准备 整洁、安静、安全。 【实施】 【评价】 1.病人理解测量呼吸的目的,愿意配合。 2.测量结果准确。 3.病人知晓呼吸的正常值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护理措施 1.有效咳嗽 咳嗽是一种防御性呼吸反射,可排出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具有清洁、保护和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 2.叩击(percussion)用手叩打胸背部,借助振动,使分泌物松脱二排出体外。 注意:不可在裸露的皮肤、肋骨上下、脊柱、乳房等部位叩打。 3.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 方法: (1)体位: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采取相应的体位进行引流。 (2)配合叩击。 (3)如痰液粘稠不易引流时,可给予雾化吸入,或应用祛痰药。 (4)监测:病人的反应;引流液的色、质、量,并记录。如每日小于30ml,可停止引流。 4.吸痰法(aspiration of sputum) 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吸痰装置:中心负压装置 电动吸引器 电动吸引器构造:马达、偏心轮、气体过滤器、压力表、安全瓶、贮液瓶。 【目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