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蒂因大姐史迹寻踪.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汤蒂因大姐史迹寻踪.doc

汤蒂因大姐史迹寻踪   工商界称呼妇女同志一般以“大姐”相称,汤蒂因也不例外,人们以“汤大姐”相称。汤蒂因的名声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流传,1943年有一本《中国名人年鉴》,里面配照片有一整版汤蒂因的介绍,此后的几十年,凡谈到女工商业者,汤蒂因总是绕不过的弯,殊不知这位“汤大姐”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工商联第一至五届的常委。      在城内石皮弄度过的童年      汤蒂因,原名汤萼,曾用名凤宝、招弟、兆棣、碧珍,生于1916年1月31日(农历乙卯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江苏吴县人,父亲汤根泉,起先在城内侯家路玉器公所做掮客,积了一些钱,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小型的棉布批发店。母亲席秀贞以家务为主,汤蒂因有个哥哥,一家4口住在城内石皮弄一幢一开门二层楼连过街楼的石库门房子里,该屋是她父亲出资顶下的,她家过着普通市民的生活。石皮弄是条南北向不长的小路,位于城内中部偏西,北至北石皮街,南至现在的复兴东路,当年叫肇嘉路。石皮弄上有久兴里、同安坊、德兰宝坊等里弄。汤蒂因家住德兰宝坊16号,她的童年在石皮弄度过,以现在的方位认定,大致在复兴东路、河南南路太阳都市花园这一带。1925年,到了上学年龄的汤蒂因,进入城内有点名气的万竹小学读书。万竹小学是她成名以后常常提到的学校。   上海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各种诱惑扑面而来,踌躇满志的父亲见异思迁,离开了家庭,母亲心里非常难受,为了供养兄妹俩,母亲不得不把过街楼及二层楼房间和亭子间都分租出去,上午还将客堂间租给姓张的中医做门诊所,做起了二房东,收点房租。这样一来,母亲只能住客堂背后,汤蒂因和哥哥挤在阁楼上。当然,光靠房租收入是不够的。母亲不时帮人家做点针线活补贴家用。   汤蒂因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因素,不能继续上学,于是准备找工作。某天,上海《新闻报》刊出了一条招聘广告,福州路“益新教育用品社”欲招收5名女店员,文化程度要求初中毕业。汤蒂因心想,自己小学程度能否一试,她写了一封信,信中恳切希望能给她一个面试的机会。回信很快来了,同意她去应考。结果她被录用了,那是1930年,她刚满14岁。      从石皮弄到福州路“益新”      进入“益新”的汤蒂因被分配在金笔柜台,这一分配,竟然让她从此与金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益新教育用品社位于福州路,福州路以前叫四马路,四马路是东西向的马路,“益新”近山西路(今山西南路),门面在马路的南面,按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的标识,“益新”在福州路401号,就是沿杏花楼向西走二三十米,现为上海古籍书店。昔日的老房子已经改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的玻璃外立面的商厦,但依稀能透析出当年号称“四大文具商店”的那股灵气。汤蒂因从石皮弄到福州路,是从学生到职员、从城内走向城外,从传统迈向现代的转变。   汤蒂因很勤奋,每天早早来店,很晚回家,她利用工余时间将熟读的价目表和商品一一对应,经过3个月努力,汤蒂因在柜台上应付自如,她不仅对柜台里的金笔价格和性能熟记,而且能视顾客的地位和身份,提出深得他们满意的建议,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她和顾客渐渐地熟了,与他们慢慢地交上朋友。有些顾客到店里来,有时什么也不买,仅仅是为了来看她一眼,聊上几句。店里回头客的增多,使金笔的销量迅速上升,这便引起了老板的注意,并开始对她另眼相看。1931年春汤蒂因升任门市主任。隔了一年,1932年春又升任进货部主任,短短2年连升两级。      转个弯,在聚源坊创业      汤蒂因的才干,确实赢得了老板欣赏,老板更欣赏的是她的人,想娶她做小老婆。老板原本想人财两得,可是被汤蒂因拒绝,那是她进“益新”的第四年,这件尴尬事成了她的心结,而且老板并没有彻底死心,仍想继续说服她。在这种情况下,汤蒂因悄悄下了离开“益新”的决心,而且,她决定要自己当老板!   1933年,汤蒂因离开了“益新”,在石皮弄自己家里客堂间开起了文具批发店。门口挂了一块“现代物品社”的招牌。她聘请原在“益新“当文书的乐厚卿和一位姓方的会计,另外雇用了2个练习生,加上哥哥和自己6个人,靠积蓄的1000元和厂商赊账调度头寸。经过3年惨淡经营,终于站住了脚跟。站住了脚跟的汤蒂因集资5000元,由独资改为合伙,请乐厚卿当经理,自任协理。   1935年春,现代物品社从城内石皮弄迁到租界福建中路聚源坊。起先在聚源坊3号,1937年春,由于业务扩展,迁至聚源坊4号。聚源坊靠近福州路,实际是“益新”向西拐个弯,门牌号是福建中路140弄。聚源坊的房屋是三开间二层楼的石库门,这时地盘大了,职工人数也增加到10多人。   正当汤蒂因满怀信心,积极发展自己开创的业务时,“八一三”炮声响起。由于日机对城内一日数起的轰炸,汤蒂因的母亲、哥嫂以及乐厚卿一家都惊慌地逃到租界,迁至聚源坊居住。未几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