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造林育草治理土壤沙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造林育草治理土壤沙化.doc

试论造林育草治理土壤沙化   [摘 要]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防治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由于不合理的放牧和开垦等原因,自然植被严重破坏,土地沙漠化现象也日趋严重,沙漠化的进程加速。43%的地球表面的土地分布在干旱地区,荒漠化危害的影响着110多个国家,每年全世界造成420亿美元的损失。中国是土壤沙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针对沙漠化的防治问题,我国早在3000年前,就对生态材料的回收利用,社会观念的协调,以及维持农业生态的平衡等问题上见解独特。孟克,管仲和《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是典型的生态防治书籍,其中包括了许多相当成熟的生态工程模式。近年来,通过在沙质土壤中的造林育草,也取得了一些成功。荒漠化防治工作任务艰巨,仍有许多困难要克服。   [关键词]土壤沙化 造林育草 荒漠化防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S812.2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24?01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沙土化面积不断增加,沙尘天气屡屡侵袭至市区,尤其在每年春季,较强的沙尘暴侵袭多地,空气质量与生存环境都受到严峻挑战。尽管我国在治理土壤沙化问题上一直不懈努力,每年地表植被遭受破坏的面积数让人触目惊心。纵观中外经验,造林育草一直都是防沙固沙的重中之重。因为草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就像一张特殊的大地毯,既可捂住沙土、蓄涵水分又能净化空气、沃土肥田。可见加大造林育草力度、严治土壤沙化已经刻不容缓。   一、造林育草治理土壤沙化的现状   (一)国外造林育草治理土壤沙化的实践案例分析   在草原沙化治理方面,国外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成功模式,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像美国的《水土保护法》、巴基斯坦强化保障机制以及以色列推行长远规划科学开发等等。下面以美国注重综合治理措施为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在有相当数量的移民迁移到南部大草原,开垦草地。当地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导致了著名的黑色风暴。《水土保护法》就是当时为解决这个问题而制定的。同一时间种植豆科植物,在植物周围的石头沙地生长,使得蒸发变缓,挖掘人工水槽收集水,稻草捆起来放置等,最终草原植被得到了有效保护了,通过实施“泰勒放牧法”,实现了各项计划来保护生态环境,这些举措有效地改善了沙漠化现象。   (二)我国造林育草治理土壤沙化的典型案例分析   土地沙化现象源于草原的破坏,止于植被的恢复。自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决定在13省区551个县(旗、市)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出现了全新的形势,步入了新阶段,90年代启动了全国防沙治沙工程。经过50年建设,我国育草防沙工作已经总结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尤其近年来国内造林育草出现不少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发扬的。   首先是甘肃省通过试行推广栅栏固沙技术治理土壤沙化。用塑料尼龙网铺设网格,种植梭梭植物固沙草,人工摊铺网和抗旱植物组合,形成一个大型人工沙障,固定牢固了移动沙丘。由于甘肃省有大量棉秆,于是民勤县充分利用棉花秆,做成篱笆防沙固沙,不仅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又促进了经济。   而陕西省榆林市通过造林育草结合明确生态补偿的措施治理土壤沙化,成效也相当显著。榆林市曾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对黄河的泥沙输入数量惊人。在榆林市的生态恶化问题上,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过度的资源开发都是根本性因素。由于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气候干燥、湿温交替且自然灾害频发。给治沙防沙造成了巨大困难。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实施了多项措施严格治理,主要包括划分区域承包治理,坚持机制创新及推行“谁利用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办法等,目前已经成为率先实现沙漠化向农田园林化逆转的先进案例。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辽宁西北地区曾经存在较为严重的沙化现象,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沙化土地总面积为230.15万公顷,大多分布在该地区。三十多年来,该地区土地沙化、荒漠化面积已由80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近1800万亩,仅彰武县被科尔沁沙地侵蚀的耕地就超过7万亩。通过三年的封沙造林治理,治理区植被覆盖率为75%以上,比对照区(未围封补播区)植被覆盖率(20.8%)提高54个百分点;平均植被高度达100厘米,比对照区(34.2厘米)提高了192.4%;地上生物量干重为386.9公斤/亩,是对照区(80公斤/亩)的4.8倍;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73%,比对照区(1.51%)提高了14.6%;土壤入渗率为每分钟4.32毫米,比对照区(3.76)提高了14.9%;土壤流失量由治理前每亩每年1867公斤下降到367公斤,取得了可喜成绩。在治理过程中,把围栏封育作为关键点。通过在项目区建立优质设施,实现全封闭保护。停止乱开乱垦,减少牲畜践踏草地,这些举措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中起到的效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