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玩“石”中品味中外建筑文化.doc
从玩“石”中品味中外建筑文化
【摘 要】本文从理石中分析石头中蕴含的文化,意图以小见大,从中国“石”文化的历史演变,实地调研发现“石”文化与文人精神与建筑演变的关系,以及中外“石”文化建筑艺术交流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石”文化与中外建筑艺术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假山;叠石;园林艺术;清瘦漏透;几何理性
1.中国“石”文化的历史演变
石材虽然只是一种十分简单粗犷的自然材料,但经过人们的加工打磨,或者堆砌布置,于是便形成了具有独特审美艺术或者思想文化内涵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其表达的审美和内在的思想也各不相同,于是一块微乎其微的石头往往能够小中见大,从而折射出一部民族文化的历史史诗,一段社会时代的潮流精神。
1.1 求仙的帝王专政象征
大致从秦朝时期开始,当时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兰池宫中出现了“一池三山”的园林造景手法,在宫苑的水池中人工堆筑了三座岛山,其形象自然灵活,是真山的描摹缩放,用来模拟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其功能纯粹是为了满足帝
王的求仙欲望,因而当时岛山存在的意义就是皇家王朝的专治集中的体现,僵硬的岛石虽然毫无艺术审美价值可言,也没有世俗文化的参与,但却折射出专治王朝下帝王耗费民力祈求长生不老的历史痕迹。
1.2 寄情山水的依托
东汉之后,汉民族内部纷争,势力衰微,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形成五胡乱华十六国的局面,于是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中,皇权不再集中,士族门阀崛起,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祈求超脱世俗,远离纷乱的尘世,于是独特的潇洒超脱的魏晋风流文化形成,文人隐士开始在山水间对自然有了情感上的审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魏晋隐士崇高的山水自然观的写照,绘画艺术也开始对自然山水有独特描写。于是皇家园林中也开始了对自然审美的造景,北魏洛阳的华林园中的景阳山成为历史记载的第一个人造假山,其功能已经增加了游玩观景的作用,人们开始在人工的假山中寄予游山玩水的乐趣,此时的石头浓缩了当时社会的山水观。
1.3 文人的玩物
五千年中华文明,造极于赵宋王朝,宋朝是中华文化最成熟最饱满的时期,无论书法的意境,宋词的婉约,绘画的虚实都成为历史的极致,于是在宋徽宗赵佶的手笔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皇家园林――艮岳,此时的假山石块不再是单独的体块,整个园林的筑山理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体系,山石的位置尺度都与整个园林发生呼应关系,虚实分明,层次丰富,于是水墨画的以虚胜实,书法的精致意境等等文化体系便渗透在了那一块块无言的山石之中。
唐宋之后是明清,中华文化由茁壮走向成熟,由精致走向精细,虽然社会工艺越来越成熟,但文化的发展不免走向了保守,生命力也逐渐减退了。皇家文化走向了威武庄严,而市民文化则异军突起,大放光彩。在民间的私家园林中,假山顽石则成为了活跃山水氛围艺术品,具有高端的审美价值,一石值千金成为了时尚,而至今保存的苏州留园和上海豫园里的假山叠石也成为了当世瑰宝,成为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
2.“石”文化与中国建筑艺术的关系
2.1 中国古典园林的杰作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建筑艺术,艺术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合,即文化的抽象表现。这里所说的文化,包括物态层的文化,制度层的文化以及心态层的文化,常言道,中国古典园林充满着诗情画意,说明园林与诗文和绘画艺术密切的关系,园林,文学,绘画这三个艺术门类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的迹象十分明显。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可谓是现存古典园林的代表,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
目前留园可大致分为东区,中区和西区三个区,其中西区还依然保留着明代
疏朗简远的特点,保持着自然的山石草木的状态,旷远而意境十足;而中区则以一块湖水组织空间,联系入口与其他节点,入口通过狭长的通道来到此湖,于是豁然开朗,欲扬先抑的造园手法渗透其中;而东区则保留着园林的居住空间,密集的建筑排布其中,而彼此又以庭院的方式组织联系,其中一个庭院中则矗立着堪称镇园之宝的置石――冠云峰。
2.2 冠云峰的审美文化
冠云峰高5.7米,底高0.8米,总高为6.5米,重约5吨,其高大为江南园林中湖石之最,与位于苏州市第十中学中的瑞云峰、上海豫园中的玉玲珑、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绉云峰并称为江南四大奇石。相传冠云峰为北宋花石纲的遗物,如此巨大整块的太湖石堪称当世罕见。
然而仔细分析冠云峰的形态,其清,瘦,漏,透的表现形态则完美贴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艺术特点。结合书法看待,中国的文人文化也可以称之为线的文化,从大篆甲骨开始,书法中就演绎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