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种键盘做音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换种键盘做音乐.doc

换种键盘做音乐   2005年,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上大一的施凯文就创建了他的第一间公司―唱片公司“莱美文化”。他的专业是电子编曲,那时他给自己规划的职业路径是努力写歌编曲,成为张亚东、小柯那样的业内顶级制作人。   没想到,莱美文化很快就因为唱片业大环境的衰退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问题做不下去了,之后的三次创业再没能“专业对口”,全都是互联网公司,虽然也与音乐相关。弹了十年古典钢琴的施凯文现在已经完全转型为一名全能型的技术人,HTML、JavaScript、PHP、MySQL等等他全部可以上手,一个人可以包办整个网站的设计、前端、后台,他曾经自己写服务器代码,自己攒服务器,去机房恢复数据。他的专业编曲倒成了辅助能力,现在的他已经快两年没有弹琴了,更谈不上作曲。   从专业作曲编曲转型成一个集UI设计师、UE工程师、程序员、公司管理者、投资人关系等诸多功能模块于一身的产品经理,施凯文已经完成了一个质的转变,现在的他仍然每天手指在键盘上下翻飞,但此键盘已非彼键盘,头脑中想到1234567,也不再首先蹦出一串音符。   做唱片   2005年刚进中央音乐学院,施凯文觉得作曲是一件充满荣耀的事情。周围的人听到他会作曲,看自己的眼神都会不一样,靠卖歌日子过得也不错。没成立公司前,施凯文已经开始作曲卖歌,一首曲子能卖到一万多。   很多人评价施凯文的曲风不错,甚至接到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单子,给第七八名的超女写歌,后来他还接到过一些电影配乐的单子。刚刚16岁的他看到自己的曲子价格不断上涨,感觉以后的轨迹很明确―成为一个顶级音乐制作人。   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变得顺理成章:一个同学,一个懂唱片发行的朋友,三人合伙的“莱美文化”成立了,模式很简单:制作、编曲,做自己的厂牌,发独立音乐。   但是公司成立后,他感觉事情开始起变化了。一方面压力来自公司运营。原先在宿舍里写歌,没成本;现在房租、员工、维持公司运作等等成本从四面八方扑来。以前一个月卖一两首歌,可以赚两三万,现在公司必须挣到四五万才刚刚保本。几个人只好都跑出去拉客户,但凡能赚钱,广告歌、电影配乐什么都做,公司的状况逐渐好转。   另一方面的变化来自行业自身,几个方面的迹象表现出以专业音乐制作为核心的唱片行业在衰退。一天半夜,施凯文收到一条录音,是某个电影导演发来的,说:“这一段是我哼出来的,你看能不能录进去?”他顿时火冒三丈,这不是明摆着外行领导内行吗?与此同时,他发觉,定制化好像成为歌手选择作曲的固定模式,如果作曲者不希望被定制,那么就接不到这个单子。   作曲的专业门槛在降低是衰退的另一个迹象。“上过一年作曲补习班的人,开口一千块一首歌,会弹乐器的人要价两千。”作曲好像没那么神秘了,施凯文觉得在大家眼中,在地铁里唱歌的人也能行。   光环褪去,施凯文“突然就想抛弃那种生活”,继续做下去不是没有出路,顺着自己的曲风一路延展,施凯文相信自己一年赚五六十万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梦想是什么?更实际的问题是,靠卖曲子收版权费赚钱几乎不可能,和大多数作者一样,他卖曲子都是一锤子买卖,鲜有收到版权费。而申请版权本身费用多达一两万人民币,周期长达三到六个月。   最糟糕的是他发现,卖唱片这件事情压根儿不靠谱了,自己算是重度音乐消费者,但是早已不买CD了。   内外压力让他决定关掉公司,这时他19岁,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   做网站   “最上游的作曲人无法使作品变现,产品质量必然整体下降。” 施凯文想从创作的源头解决唱片业的问题。他想到做一个网站,给音乐人提供一个新的出口,上传自己的歌曲,自由地进行买卖。那些上不了架的音乐可以被更多的人听到,用户可以直接付费,音乐人编曲也就不是一锤子买卖了。   那时施凯文做互联网选择了外包。他找了个开价8000块的公司建网站,一个月时间,施凯文收到的网站设计非常粗陋,他要求的每一个修改都需要单独加钱,最后支付了4000块钱,与其解约,开始自己动手。   25平方米的开间,放进一张大长桌,赶集网上找来两个月薪2000块的程序员,两个月薪1000块的音乐编辑,施凯文第二次创业启程了,网站取名酷Q(K)。除了睡觉,施凯文每天待在那个开间里超过20个小时。   初中时跟表哥学过HTML,施凯文边学边做,修长的手指从琴键转移到电脑键盘。自酷Q开始,至日后的Saylikes,Jing.fm从产品架构到设计开发每一个环节,施凯文都深度参与其中。   2010年,他从传统行业找到一个天使投资人,用热情说服其投资150万给自己做音乐P2P业务。Saylikes是施凯文第二个互联网创业项目,与前两个公司花自己的钱不同,终于不花自己的钱创业了,这对于施凯文来说是不小的进步。   网站上线后,6个月时间用户数增长到30多万,团队人数达到23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