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阜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城市概况 1.1.1 地理位置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地处北纬32°24′—33°35′、东经114°52′—116°30′之间。阜阳市西、西南部与河南省周口、信阳两市相邻,北、东北部与亳州市相连,南、东南部与淮南市、六安市为邻。阜阳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东经115°50′。距徐州、蚌埠、郑州、武汉、合肥市分别为254、190、350、406、238公里。 1.1.2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阜阳城区地势平坦开阔,地形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坡降为1/8000。西部高程在30米左右(黄海高程系,以下同),中部高程在29.5米左右,东部高程28.5米左右。 由于降雨、河流的侵蚀作用和人类的长期活动及近代河流泛滥的影响,阜阳城区按颍西、颍东和泉北三大自然分区又有不同的小地形和微地貌,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颍西区地面高程在27.2—31.5米之间。颍东区地面高程在28.0—29.5米之间,地势沿济河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泉北区由于历史上“黄泛”和防洪堤、老泉河分割地形的影响,阜太路原防洪堤以东地面高程在30.0米左右,老泉河两侧在29.0—30.0米之间,而老西湖遗址附近在29.0米以下。 2.气候气象 阜阳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旱涝灾害较频繁,霜冻、干热风、冰雹、大风及连阴雨等灾害性气象都时有发生。年实际日照数平均为2109.0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7℃。年均无霜期为222天。年均降水量为890毫米。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季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东和东北风,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平均风速2.7米/秒。 3.水文 阜阳城区水系发达。通过城区的颍河是淮河的一级支流,颍河、泉河在城区三里湾处交汇。颍河阜阳闸上游历年最高水位32.38米(1975年8月18日),最低水位21.1米,平均蓄水位27.2米。汛期闸上水位一般控制在28.5—29.0米,最大流量3280立方米/秒。城区主要内河22条,直接或间接与颍河或泉河相连。 4.地质 ——工程地质:阜阳城区土质为粘土、亚粘土、亚砂土及部分淤泥和人工填土,地基容许承载力为60—260 KPa。按工程地质分为颍河沿岸河漫滩坡平地、颍河沿岸带坡平地及颍河剥蚀平地三个分区。 ——水文地质:根据《安徽省阜阳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报告》,阜阳城区在大地构造上属新生代的巨大凹陷盆地的一部分,地质构造以古河道为主的河湖相沉积。区内第四纪上更新世河流较发育,古河道有三条,呈西北—东南向,河道主流线宽约1—2公里,并以中部程集至三十里铺的一条最为发育,砂层累计厚5—16米。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局部具微承压性,水位埋深一般为0.5—3.0米。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较为密切。水位多年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1—4月份埋深较大,5—8月份水位逐渐回升,8—9月份达最高峰,10—12月份逐渐回落。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Ca型为主。 5.地震 根据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七度)。 1.1.3 建置沿革 阜阳历史悠久,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夏朝按照《禹贡》把中国分为九州,阜阳属古豫州之地。西周时为胡子国地,秦置汝阴县,属陈郡,汉属汝南郡;汉安帝于公元108年封刘显为阜阳侯,自此得名阜阳。三国魏属汝阴郡,北魏属颍州,南梁置胡城县,隋置清丘县,唐并入汝阴县,属颍州。宋政和六年(1116年)升为顺昌府,金划归颍州,明属凤阳府,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颍州为府,增设阜阳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颍州府留阜阳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简称“专区”),专员公署驻阜阳县。 1948年7月31日阜阳解放,设阜阳市,属豫皖苏行署区第四专区。1949年4月21日成立皖北行署阜阳专区,驻阜阳城。1950年撤消阜城市并入阜阳县,为专区和县驻地。1952年4月12日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后,仍为阜阳专区和县驻地。1965年设置县级阜阳镇,1969年6月7日改属阜阳县。1975年12月19日国务院批准设县级地辖市,为阜阳地、县、市驻地。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阜阳市、阜阳县,成立新的县级阜阳市。1996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阜阳地区成立地级阜阳市。2000年7月1日,设亳州、涡阳、蒙城、利辛四县市成立地级亳州市。阜阳市现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2003年底市域总面积9775平方公里,总人口904.1万人;阜阳市区总面积1796平方公里,总人口183.3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51.6平方公里,人口49.2万人。 1.1.4 城市发展简况 阜阳建

文档评论(0)

独角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