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修养篇ppt.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篇 修养篇ppt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三)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四)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有坚强意志和毅力的刘让贤演绎无悔青春 刘让贤,十几岁就随父母支援西部建设,在青海大山深处的讲台上一站就是50年,用自己的汗水书写着一位普通人民教师的无悔青春。 1977年,刘让贤来到青海省东山乡大山深处的什巴小学任教,一干就是25年。刘让贤老师回忆说:当年的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缺水少粮在他眼中都不是难题,最难的、也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高达55%的辍学率。那时每晚只作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作动员让孩子来上学:“什巴小学附近四个自然村,最远的一个村5公里,一家一户叫起来做工作,做工作人家不来,不来我明天还来,明天不来后天来,来上7回8回把它感动了以后他就来了;没钱我们出,学费免费,书本费我们出。” ??? 刘让贤的执着与坚韧感动了当地土族的乡亲们,3年后什巴小学的入学率达到了100%,25年间这里培养出了100多位大学生,回到家乡的学生们用知识带领着乡亲们发家致富。如今,放下教鞭的刘让贤老师仍然挚爱着三尺讲台,他还是忘不了自己的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2003年退休以后向组织做了一个承诺,退休后再干十年,说到做到,现在我们学校有183个学生,他们住学校在学校吃,菜没有。我就回家来以后,给学生种植,我一年平均给一千斤。” 刘让贤:情系山村教育 一心为了孩子 他是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什巴小学原校长。出生于天津,1977年自愿到条件十分恶劣、校舍极为简陋的什巴小学任教。几十年如一日,扎根贫困高原山区,献身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极其显著的成绩,体现了人民教师的高尚品格,展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刘让贤同志个人先后68次、他所在学校先后57次受到国家、省、地、县的表彰,成为青海高原教育战线的一面旗帜。 “做人要傻,做学问要痴”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角的一栋科研楼里,科研人员正在研制让机械运转的发动机。他们像永不停歇的“永动机”,在为国家的航空事业培养着更多高质量的人才,贡献着更多高质量的成果。他们的领头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陈懋章。   与飞机打了数十年交道,负责过多个航空重大项目的研发;虽年逾古稀,仍坚守在科研第一线;头顶院士、博导等众多光环,但不忘三尺讲台、坚持为学生授课……陈懋章说:这一辈子,要做科研创新和教书育人的“永动机”。 感受:自觉履行道德义务的典型例子 “做人要傻,做学问要痴。”在陈懋章眼里,做学问与做人是教书育人中同等重要的大事。    为学生讲课,是陈老师最重要的日程之一。即使讲过多遍、非常熟悉的内容,他讲课前仍要认真备课,不断吐故纳新。他不仅讲授科学技术知识,还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他专门举办讲座,讲授创新与科学精神、科技文化以及思维方法之间的关系,鼓励年轻人创新,培养科学精神。学生们说:“陈老师是一位能帮助我们不断清晰地认识自己,修正前进方向的人。”    在每个学生身上, 陈老师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不但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连学生研究课题的细微之处他也悉心指导。对于博士生的论文,他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动笔反复修改。“博士论文要经得住最挑剔的人的挑剔,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为此,他经常亲自检查学生编的程序,甚至把学生调不出来的程序带回家调试。    “培养出更多的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一名老教师生命永恒的发动机!”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条件 (一)社会道德教育 (二)个人道德修养 (三)道德评价 (四)发挥义务、良心的作用 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用心做,做有良心的教育 “太阳,又从这里升起”    “新建的北川中学不搞雕塑,我们会把北川的大石头放到新学校里,把学校装点得自然美丽。我们要把省下来的钱放到学校建设中、用在人才招募上。”谈到对未来北川中学的校园构想时,刘亚春说道。    在刘亚春的规划里,经过“3年恢复、6年提升、9年跨越”之后,北川中学将完成从一个普通的县级中学向国内一流民族中学的飞跃。    “3年恢复”,重心是重建。2009年6月底,北川中学正式面向全国招聘40名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学校从2008年暑期至今共外派教师培训达100多人次。“最近还要派一些老师去英国学习。”刘亚春说,“教学质量抓不上去,我心里有愧。”    “6年提升”,即全校师生在各方力量帮助下实现升学理念、学校品位、教学质量“三大提升”。

文档评论(0)

ozprb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